20040131

台灣與日本的新聞報導的品質差距有多少呢?這其實是個很有趣的問題。畢竟新聞也曾是我的專業之一,來到日本之後有意無意難免都會想到這個問題。
目前為止,我累積了一點小小的觀察;有機會的話,我會一一落筆為文。今天特別想記下的,是上個禮拜在NHK看到的一個紀錄片Data Map: 63億人的地圖。這是NHK今年新推出的紀錄片系列,每個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晚上首映,預定播放九集。上個禮拜播放的是第一集「寿命~2004年いのちの旅~」(壽命~2004年生命之旅~)。
這次的新系列很獨特的是它的取材角度。拿第一集來說,他們以「壽命」為主題,收集目前全球各地的平均壽命值,然後依壽命長短用不同的色彩濃淡區分,製作出一張「全球壽命地圖」。從這張地圖出發,他們再針對特定的發現深入採訪。透過最新電腦技術來呈現地圖的技法,以及對統計數據執著的態度,都十分徹底地流露出典型的日本人處事精神。
更讓我感慨的是,這種方式所呈現出來的全球景象。其實大概可以想像得出來,目前全球平均壽命偏低的國家,集中在非洲地區上;其中最短的是獅子山共和國(Republic of Sierra Leone),只有34.0歲。每四個小孩當中,就有一個會因為營養失調或瘧疾等因素,不到5歲就死亡。這些冷酷的數字,很難令人相信這正是二十一世紀2004年的真實世界。NHK的記者將鏡頭實地帶入獅子山共和國的小鄉村中,讓觀眾看到那些肚子腫脹、眼神呆滯的瘦弱小孩。眼淚很難不流出來。
隨後鏡頭一轉,切到美國西維吉尼亞州的馬路裡,搖擺走過的肥胖白人身上。因為另一份數據顯示出,目前全球肥滿率最高的國家是美國;其中又以西維吉尼亞州的肥滿率37%最高,也就是每五個人當中將近有兩個人是過重的。鏡頭帶到超市裡推著滿滿一車食物的一對胖夫婦身上,聽著他們細數哪些是今天的晚餐,而這些洋芋片則是睡覺前要吃的。記者還追蹤了一位婦人因為過重而必須接受一種將小腸與食道接出一條連接管,以免過多食物進入胃袋的手術的全部過程。
這樣的對比與呈現方式,其中隱含的諷刺與批判意味不言而喻。然而全程的旁白與主持人的介紹當中,毫不加入任何批判的敘述,僅對影像進行補充式的說明,相當遵守我過去被教育過的新聞報導原則。我不禁嘆息:已經好久沒有品嚐過這種機敏銳利、招招奪命卻又身手俐落、不帶血跡的好報導了。
但是可能很少台灣新聞同業會知道的是:日本的高等教育裡其實沒有所謂的「新聞系」之類的科系,「新聞研究所」也不曾聽過。這也是我來日本之後才知道的。我曾經問過其他的日本人學生:如果沒有這些教授新聞專業技術的教育機構的話,那這些電視台和報紙的記者是從哪邊來的?答案是:各科各系。比方說經濟新聞的話經濟系畢業的學生就會吃香,政治新聞當然就歸給政治系或法律系的學生,之類之類。至於新聞寫作或報導的原則等等,似乎是進去以後再個別加以訓練的樣子。
對台灣人的我而言,這樣的體系的確有點匪夷所思;不過想到台灣的大學搶破頭要設立新聞系或新聞研究所的風潮之下,然後訓練出來的學生所跑出來的新聞,不過是許純美今天又說了什麼什麼或者藍色綠色又互罵了什麼什麼──我忽然覺得這樣的台灣似乎才匪夷所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