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1231

萬物為芻狗



2004年的耶誕夜,我在神戸ルミナリエ的燦爛光輝和擁擠人潮中渡過。當初為了追悼阪神大震災的犧牲者並激勵生存者復興的勇氣,造就了神戸ルミナリエ的誕生;如今,ルミナリエ已成為神戸一年一度盛大的觀光祭典。阪神大震災也將在明年一月屆滿十年。
我依稀記得阪神大震災的那個晚上,我在台北家中的電視前,無法相信眼前所看到的景象──陷入漆黑的整座城市裡,唯一能清晰看見的是四處竄起的熊熊火舌。「上帝要毀了這座城市」這是我所能想到的唯一藉口。1995年對許多日本人來說,想必是無法忘懷的一年。
然而對更多人而言,2004年也許更會是錐心刺骨的一年。從日本的角度來看,2004年歷經了史上最多10個颱風的摧殘以及新潟県中越地震的蹂躪。然而彷 彿要對2004年下一筆驚天動地的註腳似地,26日的南亞大地震以及印度洋大海嘯,一舉奪去了至少12萬人以上的性命(截至今日統計)。每天掀開報紙打開 電視,眼看著日益增加的死亡人數,愛莫能助的無力感只是更加沉重。
12萬人。這個數字太過巨大,反而失去了真實感;更不用說超過這個數字五倍、十倍以上的存活受害者,以及為逝者慟哭失神的每一個家人。現代人類的科技,使 得我們可以毫不費力輕易收看海嘯吞噬人類家園的場景;或者也可以相信海嘯預警系統、防震技術等等的導入,會有效降低天災帶來的傷害。即便如此,12萬條的 性命還是失去,災後的瘟疫飢荒還是蔓延,重建還是遙遙無期。
正巧NHK在這幾天晚上,連續重播了今年的重點特別節目「地球大進化」。透過最新的考古學證據及生物學假說,這個節目將地球46億年的生物演化史作了有趣 而觀點清晰的介紹。其中一個反覆被強調的觀點是:生物史上重要的演化分歧點,都出現在地球環境發生激烈變化的時候。諸如地殼移動、隕石撞擊、二氧化碳溫暖 化等效應,都幾度將當時君臨地球的物種消滅殆盡;而在強勢物種的陰影下戰兢苟存的弱勢生物,躲過了環境變動的危機後,每每引發出全新的演化方向。人類就是 在這樣滅絕─演化的邏輯下,繼承了弱者的基因,反覆攀爬至如今的演化地位。不過回頭一看,不禁流下冷汗的是:如今君臨地球的強勢物種,捨人類其誰?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兩千五百年前老子的這句話,彷彿悠悠穿透了時光,成為響徹殘骸遍野的懺言。即便如此,無法也不想悟透的我,還是要在三小時後準備出門,前往熱田神宮參拜,祈求一個平安無事的2005年和地球。

20041221

阿輝伯的簽證

今天晚上,日本各家電視台都報導了日本政府決定發給前總統李登輝觀光簽證的消息。小泉首相這次總算作出了一個明快的決斷。畢竟他現在是一介平民的身分,沒有特別的理由不許他來觀光。如果因為中國的抗議就退縮的話,就有失作為一個獨立及法治國家的地位了。
事實上,日本和中國的關係現在正陷入有史以來的低潮。就在前幾天(12月18日)日本內閣府發表了一份外交關係的民意調查裡,日本民眾對中國的好感掉到 1978年調查開始以來的最低點37.6%。雖然過去十年裡大致都能維持在45%上下,今年則因為中國原子潛水艇的領海侵犯及亞洲盃足球賽的中國人反日言 論等事件,導致了日本民眾的反感。順帶一提,受到今年韓流的影響,日本人對韓國的好感則上升到調查開始來的最高點56.7%。現在加上阿輝伯的簽證事件, 日中關係短期內恐怕還會再冰凍下去。
只是任誰都心知肚明的是,雖說阿輝伯是平民身分,實際上的政治色彩則是無論如何都無法遮掩的。我只希望阿輝伯也能體會日本政府的善意,別在訪日這段期間搞出太多為難日本政府的動作。起碼我是絕對不會去名古屋機場接機的(笑)。

20041217

東京駅

那是2000年的春天,我第一次造訪東京駅的丸の内出口。 忍受了將近兩年禁止出國的兵役終於退伍後,我馬上和好友I飛向夢寐以求的東京。因為導遊書上寫著 東京駅的丸の内出口是歷史悠久、代表東京門面的傳統建築物;即使看到實物時感覺和台北總統府的樣子很像,我還是硬拉著I從正門的左邊、右邊、前面一點、後 面一點地拼命照相,非得留下到此一遊的紀念,一邊心裡感嘆著不知道何時還有重遊的機會。
2004年冬天的現在,我從東京駅搭了6小時的火車回到名 古屋。為了參加在東京舉辦的企業求職說明會,我和東京駅的丸の内出口重新照面的時候,是處於身穿 西裝手提公事包的備戰狀態。我愕然發現:我的這身打扮簡直就和擦身而過的日本上班族無法區別。我更愕然發覺:與丸の内出口重新照面時我絲毫沒有重逢的喜 悅,只一心想找到離出口最近的寄物櫃。在那之後我會在新橋駅附近的吉野家吃飯,然後會在品川駅裡面的書店站著讀雜誌。丸の内出口的「東京ミレナリオ」 燈飾藝術節會在下週的耶誕夜裏燦爛點燈,然後為了2006年起丸の内出口的重修工事,會在明年的耶誕節畫下休止符。而丸の内出口會在歷經5年的翻整後,於2011 年回復到大正初期東京駅初建時三層樓‧圓頂建築的風貌,與身旁競相爭高的玻璃帷幕科技大樓,一起造就古老與未來共存的東京。
那時候的我,又會在哪裡,又會在做些什麼事呢。東京駅。

20041202

誰的國恥?

我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為台灣媒體的水準感到驚恐與羞恥。起因是我在台灣的雅虎奇摩上看到的這條新聞。上個禮拜韓國的當紅男星裴勇俊來日本宣傳攝影集,又在日本掀起一陣「ヨン様」熱潮。老實說,我已經受夠了裴勇俊;要不是住在日本的話,實在無法想像每天打開電視,就一定會看到四五支以上裴勇俊拍的廣告(而且還都是不同的產品)。
只是當我看到這條由TVBS發出的新聞時,我發現我更受不了TVBS。新聞裡傳達的訊息是:日本媒體對這陣裴勇俊熱潮不以為然,認為是「喪權辱國」的「日本國恥」。要不是住在日本的話,實在無法想像作為一個應該要傳達真實的新聞媒體,竟然可以說出如此不負責任的謊話。
的 確,裴勇俊抵日的這段期間,日本各大媒體都用頭條大大地報導和分析;然而我看遍各台,完全沒看見或聽到任何將這個現象批評為「國恥」的聲音。TVBS的 撰稿者,顯然完全不明白「裴勇俊」這個流行文化現象在日韓關係下的意涵。由於過去日本侵佔韓國的傷痛歷史,再加上世界大戰後經濟復甦的過程裡日本的領先, 使得韓國人普遍對日本人抱持著難以消解的敵意;即使日本或多或少抱著歉意想打開雙臂求好,也只能得到韓國人的冷眼相對。
然而一個裴勇俊,完全將兩 種文化的過往立場翻轉過來。日本女性瘋狂追逐他,為他流淚失神;而且瘋狂的對象不僅只停留在他身上,還蔓延到其他的韓國男女影 星、韓國旅遊、韓語補習...儼然成為一股強勁的經濟消費動力(在日本也和台灣一樣用相同的名詞來指稱這個現象:「韓流」)。事實上,我看到的日本新聞報 導節目,對這樣的現象幾乎都抱持「樂觀其成」的欣賞態度;他們認為這種反向的成功文化商品,其實是有效消弭過往外交傷痕的一種途徑。比方說這次的裴勇俊訪 日,各家媒體除了大幅報導以外,都特意地反過來向韓國電視台調借韓國新聞節目報導裴勇俊訪日的帶子,顯然相當在意韓國人對日本這樣哈韓風潮的評價。
反觀TVBS的這則新聞報導,撇開內容的扭曲性不談,連最基本的引述消息來源都沒有;再者新聞敘述裡所出現「還有電視台記者毫不客氣的形容,男裴勇俊,只不過是戴眼鏡的泡菜醜男,如果把眼鏡拿下來,根本活像個麵包超人!」 的這段話,更突顯撰稿者對日本電視新聞媒體的無知。由於日本媒體對報導倫理的嚴格要求,像這種涉及人身攻擊責任的話,是絕不可能在電視上出現的(不過倒是 有可能出現在類似壹周刊風格的狗仔報上面)。對於成天習慣報導抹黑與造謠的台灣電視新聞媒體來說,這種無知毋寧是一種悲痛的情有可原。
說真的,我對於現在不必在台灣新聞媒體的轟炸下度日的生活,感到一種充滿羞愧的竊喜。

20041123

名古屋駅前的耶誕


ƒ又到了街道被耶誕燈飾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季節。不過11月就亮起來,實在免不了提早發耶誕財的嫌疑。
今 年JR名古屋駅的耶誕燈飾,是三棵發光的耶誕樹,加上背後的雪景燈飾。白色光點閃閃爍爍,彷彿徐徐落下的雪花。漂亮歸漂亮,就在我興奮地用手機拍照時, 身旁的一個路人冒出一句:「今年は節約モード?(今年走節儉路線嗎?)」想起去年彷彿教堂鑲嵌玻璃般的彩色燈畫,覺得他說的頗有道理。
總而言之 ,我準備迎接在日本度過的第二個耶誕節。只是不曉得進入12月以後,會不會被找工作的事情忙得無心過節。

20041107

傾國傾城的太夫

無意之間,我又發現一個日文裡埋藏著古老漢語的證據。這是我隨便亂逛JR東海的行銷京都網站「そうだ 京都、行こう。」時看見的。網站裡的一個專欄「京都物語」,連載京都在住的各行各業傑出人士的專訪。
這回受訪者的職業是「太夫」。 一開始我反應不過來,不知道「太夫」是在做什麼的;後來想起我和日本朋友們也是在京都喝茶吃菓子閒談時,他們曾向外國人的我扼要地解釋:「太夫」就是藝妓 裡等級身分最高的。對一樣使用漢字的我們來說,明明是女性的職業卻用「太夫」這種含有男性字眼的詞來稱呼,不免有些匪夷所思。
於是我深讀下去。內 文說到目前全日本擁有太夫身分的只有5人,倒是有些令人意外。不知道太夫的身分要如何才能得到(或者被認定)。而這位京都在住的「司太 夫」,原本出身在京都的尋常民家,因為嚮往藝妓而奮力學習日本舞蹈、茶道等技能;中學畢業後便投身藝妓的工作。為了結婚準備洗手不幹時,意外被拔擢培育成 為太夫。
被問到藝妓和太夫有何不同時,司太夫指出事實上兩者的根本起源是不一樣的。藝妓原來是指在民間茶屋或風俗場所裡,擁有文化技藝的一般女 子;而太夫原本的出 身則是公家上層階級的妻女;當時京都動亂甚頻,遭受牽連而失去立身之地的她們為了營生,「下海」披露自己從小習得的各式技能。這也是為什麼太夫的身分地位 較高的原因。司太夫說,一開始太夫的名稱並非「太夫」,而是叫做「傾城」──意指她們失去公家地位而出來賣笑的緣由。
然 而對身處中國文化脈絡的我們來說,「傾城」則擁有不同的意涵──幾乎所有懂中文的人一聽到傾城,馬上都會告訴你它代表絕世絕色的美女,其美貌足以毀滅一 國一城。在日本文化中看到「傾城」這兩字雖然有些意外,我卻因為能夠了解這兩者之間纖細的相違與相似,而感到一種莞爾的愉悅。
事實上,日文裡有許 多襲用古老漢文的單字。「醍醐味」也好,「贔屓」(中文的寫法是「贔屭」)也好,這些日本人習以為常的詞彙,如果反過來問現在的台灣人 或中國人它們的意思是什麼,恐怕沒多少人能答的出來。當我在大阪某一家閃爍著炫彩霓虹與吵雜電子樂的柏青哥店前,看到它的看板店名居然寫著「贔屓」兩字 時,我感受到的是一種時空撞擊的恍然快感。這種古老與現代錯置並存的風景,我不知道在日本看過多少遍。
也許我不夠資格做出這樣的評語,但我總是傾 向將台灣欠缺文化的膚淺,歸因於畢竟台灣是個歷史尚短的國家,需要時間來累積文化。甚至一部分的人士處心積慮想 將台灣與中國文化劃清界線的苦心,我也覺得能十分體會。只是現在我有了新的體認:文化不一定要靠創造,很多時候是看人如何去解釋的。與其死命劃清界線,不如思考如何主導文化的詮釋權或許會更有效率。從傾國傾城的太夫身 上,我彷彿看到一些有趣的啟示。

20041104

給我至親好友的RSS講座2


歡迎再度參觀「給我至親好友的RSS講座」。今天的主題是如何實際使用RSS服務。在前一篇的講座中,你應該已經瞭解RSS就是當網站上有最新文章時,會自動通知我們的一種服務。那麼,我們要如何才能接收通知呢?
在不久之前,想要使用RSS服務的唯一方法就是下載所謂的「RSS reader(RSS閱讀程式)」;將它安裝在你的電腦之後,才能接收RSS服務。目前網路上的RSS閱讀程式相當多,有一些可以讓人免費下載。你可以從Google之類的搜尋網站鍵入RSS reader,一定會跑出一大串的RSS閱讀程式的清單供你選擇。
不過今天我想向你推薦的,是另一種接收RSS服務的方法。為什麼呢?假設當你使用RSS閱讀程式來接收訊息後,一旦看到你有興趣的標題,想要詳細看全文時,還是得透過瀏覽器來上網閱讀;既然如此,如果有直接支援RSS服務的瀏覽器,不就可以一舉兩得嗎?
的確有這樣的瀏覽器。它的名稱就叫做Firefox, 最近剛推出全新的1.0版。RSS服務在Firefox的功能裡被叫做「Live Bookmarks」,顧名思義就是會隨時將最新文章標題的超鏈結,自動出現在你的書籤中。如此一來,你就只需要閱覽書籤內容,就可以看到目前最新文章的 標題;如果對某篇標題有興趣的話,點一下就能直接跳到該網頁去閱讀。
如果你想試試看的話,請先由此下載Firefox,進行安裝。很可惜目前Firefox只有英文版,不過安裝的步驟都相當簡易。當你安裝好Firefox之後,你可以啟動它,然後連來我的Blog進 行測試。一旦進入我的網頁時,你應該會注意到Fireffox視窗的右下角,會出現如圖所示的橘色小按鈕。這個按鈕的圖案就表示:你目前正在閱讀的網頁, 支援RSS服務。按一下橘色小按鈕,就會出現讓你將這個網頁的RSS服務加到你的書籤的選項。當你將我的Blog加入書籤以後,它自動就會變成Live Bookmarks,在書籤裡會出現和橘色小按鈕一模一樣的圖示。以後每當我在Blog裡貼上新文章時,它自動就會出現在你的書籤中。怎樣?是不是很方便 呢?
我希望你能真的親手試試看,體驗一下RSS的便利性。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網站開始支援RSS服務,我猜測RSS以後應該會成為提供新聞消息網站的必備服務之 一。給我至親好友的RSS講座打算就此告一段落;不過以後有關於RSS任何新的發展,我會在這裡與你分享。如果有任何問題,歡迎貼在comment裡向我 詢問。

20041031

給我至親好友的RSS講座1

首先,謝謝你參觀「給我至親好友的RSS講座」。這個講座的目的,是希望能以淺顯易懂的文字,來向你介紹RSS這個當紅的網路詞彙。
在進入正題之前,我想先調查一下: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樣,有每天上新聞網站看新聞的習慣。如果有的話,也許你會有這種感覺:為了要得到最新的消息,就必須 三不五時地拜訪某個網站;這個動作本身其實有點煩人。再加上現在的新聞網站,都會很貪心地想在首頁上填滿最多的資訊;有時候藍色的超連結太多了,反而不知 道該從何看起,甚至找不到自己想看的新聞。
不知道你是否曾想過:如果能像報紙一樣,將這些新聞自動送來自己的電腦裡,而不用自己每次都得連回網站,檢查是否有最新消息的話,那就方便多了。
RSS就是為了滿足這種需求的技術。只要某個新聞網站在自己的網頁上聲明它們支援RSS服務的話,就表示那個網站的新聞,可以透過RSS這項技術,將最新消息送到你的電腦裡。你可以先瀏覽這些新聞標題;看到有興趣的,再連去網站看更詳細的全文。
聽到這裡,不曉得你是否有點心動,想試試看RSS這項服務呢?現在除了越來越多的新聞網站支援RSS服務以外,就連blog這種個人式的網路日記,也都支 援RSS。事實上,你現在正在閱讀的我的這份網路日記,就支援RSS的服務。所以你不用每天都連來我的網站檢查是否有最新文章。只要使用RSS服務,每次 當我發佈新文章時,就會自動將新文章的消息通知你的電腦──就有點像電子郵件的感覺。
「好啦,你就別再廢話了,快告訴我怎麼樣使用RSS服務吧!」我知道你很想試試看,不過今天講座的時間已到,我們就先在這裏告一個段落吧。下一次的講座,我將向你介紹實際使用RSS服務的方法,敬請期待。

20041005

預言成真

看來Google的工作人員應該有看懂我那一篇blog。根據這則報導,Google計畫將「Atom」這種RSS feed的功能加入Gmail服務裡面。這與我的設想完全符合;應該說我和Google的工作人員英雄所見略同。究極的電子郵件服務即將誕生,真是令人期待。
好啦,我知道你一定又會說聽不懂我在講什麼。不過由於這真的是一項便利的功能,所以我打算接下來有空的時間,為你寫一些你一定看得懂的RSS feed介紹。敬請拭目以待。

20041004

横浜中華街前的我們


想 想看我們有多久沒有這樣一起毫無目的地街上遊盪呢?在這新秋微涼的空氣裡,天色漸暗卻華燈初上的横浜中華街前,我們恰如外國觀光客一般地在牌樓前留下紀念 照,用我的NTTドコモ手機。手機自拍實在很難抓住鏡框的方向;按下快門後從手機螢幕看到這張切去半張臉的写真,兩人忍不住就在街上狂笑起來。
這 麼一說,我猛然想起那唯一一次全家的長途旅行。彷彿也是毫無目的地,父親母親帶著還在上幼稚園的我們,一路穿梭台灣西海岸,搗向生平第一次的恆春。恆春 常夏,毒辣的太陽打得讓人睜不開眼睛;當父親擺好相機準備拍照時,你硬是不肯站在鏡頭前,嘟著嘴巴彷彿在生太陽的氣。父親有些惱怒了,說好不拍就不要拍; 你揉紅了快要哭出來的眼睛,卻還是躲在八腳章魚溜滑梯的陰影後面不肯出來。不過父親仍然調皮的按下快門,於是我們就有了每一張我站在鏡頭前,你藏在背景裡 小小的身影嘟著嘴巴的紀念照。
光陰怎麼流逝得這麼快啊。那時的我們,怎樣都無法想像到如今我們離鄉背井,卻仍在同一塊土地上生活的結局。父親母親 是如此的縱愛我們,忍心放手讓我們離開 他們的身邊。我始終不敢說出我的真意:就和所有認為安穩的家庭其實是一種束縛的蠢兒子一樣,我之所以如此想來日本的原因,有一大部分是想過一個人自由自在 的生活。有時我會像在找藉口般地安慰自己:還好我選擇在日本,要飛回台灣也不過區區三、四個小時。我不知道你的想法是否和我一樣。
自由自在的生 活,我現在也徹底體會了。我想我還是會說我喜歡現在的生活。只是譬如生病躺倒在床,必須忍受著全身痛楚而只能眼睜睜盯著漆黑房間的偌大天花板 時,一個人的孤寂反而比病痛更加清晰。只要一想到這五年多來你也是一樣如此度過一個人的生活時,不知道為什麼,一種夾雜著佩服的歉意總會無名地從我心中升 起。
想來我們眼前的光陰,從此以後一樣會加快腳步的吧。想來我們未來的人生,從此以後一樣會時常不知何去何從吧。這種倉皇又揮之不去的無常感,總會讓我們無力。只是看著在横浜中華街前的我們,我卻有一股無以名狀的預感:因為這些回憶,我們的人生一定不會是白費。
給我親愛的妹妹。

20040922

夏日下的水上青春

21日晚間富士電視台的節目表,簡直可以下個副標叫做「ウォータボーイズ‧ナイト(Water Boys' Night)」。先是從七點開始播放兩小時的第一屆全國高中男子水上芭蕾競賽;緊接著九點起則是連續劇「Water Boy 2」的最終回兩小時特別版。「ウォーターボーイズ」這個其實頗令人忍俊不禁的和製英語單字,儼然已經成為男子水上芭蕾的代名詞。
自 從2001年矢口史靖推出電影「ウォーターボーイズ」以後,男子水上芭蕾在日本可以興盛到如今的地步,媒體的推波助瀾自然功不可沒;然而我更感興趣並且 佩服的,是矢口導演何以如此狡滑慧黠地發掘出男子水上芭蕾這種文化符號豐富的活動,同時將這些符號把玩得淋漓盡致。其豐富的程度,讓我手癢得想拿它作為畢業論 文的題目──只可惜我現在唸的不是社會學或是媒體批評。
不 過這篇文章畢竟不是論文,所以我也不打算在那些專業詞藻裡著墨下去。我只是在看著全國高中男子水上芭蕾競賽時,無意識地想起甲子園的高中棒球競賽。這兩者 都是高中男生之間的火熱對決,同樣都在炎炎夏日下舉行。甲子園的棒球健兒們連打帶跑,從電視中所映出來臉頰上閃爍的汗水與黏滯的泥土,幾乎可以馬上想像出 那種球場上溢滿緊張感的汗臭味。相對地,游泳池畔的水上男孩們穿著不能再緊的比基尼泳褲,使勁地扭腰擺臀;當他們古銅色的軀體縱身躍入蔚藍色的水池時,汗 水似乎都化為飛濺而出的水花清涼。這真是有趣的對比。
日本文化著實迷戀青春。他們不斷透過各種機制,反覆強調青春有如易逝櫻花般短暫,因而美好。 甲子園棒球如此,男子水上芭蕾亦是如此。當鏡頭照出球場上輸掉 比賽的高中男生們縱橫著滿臉的淚水與鼻涕,一邊掬起球場上的泥土作為高中生涯最後的紀念;或者是池畔得分板上顯示出敗戰的得點時,水上男孩們掩面痛哭,淅 瀝垂下不知是池水汗水或者淚水的晶瑩光芒──你去問每個日本人的感想,大概都會是「啊,青春真好」。青春就是一種可以盡情哀傷的奢侈。
當然就作為 青春代名詞的角度來看,甲子園棒球比賽遠比男子水上芭蕾來得歷史悠久。不過從富士電視台連續兩年拍攝「ウォーターボーイズ」連續劇並且舉辦全國 高中男子水上芭蕾競賽的意氣來看,顯然想把這項運動拱成新一代的青春代名詞──說不定背後就潛藏著要與朝日電視台系的甲子園棒球互別苗頭的意涵。無論如 何,夏日青春謳歌的機制,從此又多了一筆。

P.S. 矢口史靖的最新作品剛在本月份上映。你猜他這次要搞什麼越界?東北鄉下的高中女生組爵士樂團!詳情請由此去。ジャズやるべ~

20040920

破格

在日本的廣告界裡,這種拍攝手法應該不能說是一種趨勢,卻很有潛力成為一種流派:透過非日常的人類肢體動作所帶給觀眾的驚奇視覺,來創造出深刻的宣傳印象。最成功的例子就是去年起一炮而紅的Suntory胺基酸飲料「アミノ式」,一系列的真人特技表演馬上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最近繼承了這種況味的新廣告,則是SAISON信用卡「永久不滅點數」的CM。陰暗的畫面裡歩出一位看起來舉步維艱的老頭,背後則跟隨一位運動員體格的中年男子。就在觀眾猜不出接下來他們的動作時,鏡頭後退顯示出老人頭上的單槓;中年男子隨即將老人上扶,老人則精神奕奕地開始360度地連續大車輪旋轉。
我第一次看到這個廣告時,當下不假思索地就認為:要不是電腦特效的好事,不然就是找個好萊塢級的特效化妝師把年輕小夥子變成花甲老頭之類的。這種映像不信任的思考邏輯,其實是生活在數位時代裡的一種悲哀。
然而前幾天無意間轉到NHK的午間節目時,發現他們正在介紹一位表演大車輪旋轉的老爺爺,居然就是那支廣告片中的主角。原來他的名字叫做野末実,住在静岡県,現年68歲。只要想到自己掛在單槓上時連半圈都翻不過去的窘狀,就更加佩服這位68歲老先生驚人的技巧與體力。
說 來巧合,接下來的幾天裡,我陸續在不同的電視節目裡看到了神似的介紹。大阪市一位現年53歲的阿婆,挑戰一般只有年輕男性力士被允許參加的相撲,在所謂「新相撲」 的競賽中奪得銅牌。另一位55歲的小學男老師自從20幾年前起迷上拳擊之後不斷上道場練習,在業餘比賽中與現役的年輕拳擊選手正面較量,打成平手;賽後他 說,五年後正式從學校退休時,他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專心參加拳擊比賽了。
我十分羨慕這些長者。我覺得他們現在過著的正是一種「破格」的人生。他們不安於社會一般認定「老人」所可以與不可以的動作,找到一個能夠燃起挑戰慾的目標,然後突破前進。我一方面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對一件事持續挑戰,一方面懷疑自己總是安於現狀。
當 然,這樣的「破格」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簡單嘗試的。比方說你必須能活到那把年紀,還必須沒有染上任何絕症;更別忘了某個程度經濟條件的必要。這麼說來,能 破格其實是一件幸運的事。不過換個角度想,破格不一定都要走這種重勞動的高難度路線。比方說當一個沉迷於口袋怪獸的阿公或是迷戀追逐裴勇俊的阿嬤,在我看 來都有一種破格的獨特魅力。
我想我羨慕的,是這種勇於挑戰的破格精神。在邁入30歲之際的此時,我多麼希望自己未來的40歲、50歲、60歲...任何的一段時刻裡,我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破格。

P.S. 順帶一提,「永久不滅點數」廣告旁白的配音人,正是在「トリビアの泉」擔任旁白的中江真司。へぇ~

20040915

火狐狸出爐

Firefox 1.0PR版 總算出爐了。這個Mozilla下一代的免費瀏覽器,不但改掉以往Mozilla龐然大物導致執行速度遲鈍的毛病,還增加不少新點子。比方說Live Bookmarks的新功能,可以直接從瀏覽器將RSS feeds加入書籤當中。其實將RSS feed reader功能與瀏覽器結合的想法,蘋果電腦在年初便已宣佈會內建在其下一代的瀏覽器Safari裡;只是新版Safari要到明年初才會推出,便讓 Firefox捷足先登了。
不過,我稍微玩了一下Live Bookmarks這個功能後,發現雖然大部分的RSS feeds都能很簡單地加進書籤中(包括你現在正在閱讀的這個blog),可是RSS feeds reader最重要的新訊息自動通知功能,Firefox似乎並不支援;少了這個功能,Live Bookmarks好像並不太live...
除 此以外,在網頁中搜尋特定文字列的功能也變得更便利,還可以將想要尋找的關鍵字用螢光底色標註起來(體會過 Linux作業系統的vi編輯程式的使用者, 應該會大為讚賞這個功能)。密碼管理員也新增可加密的Maser Password機能,提升了帳號的保密性。加上早已成為定番的Tabbed browsing機能等等,使用上的利便性,恐怕遠遠超過許久沒進行過更新的Internet Explorer了。

20040914

Gmail + RSS feed reader = ultimate mailing service (probably)

我的大學同窗好友W好心地邀請我加入Google炙手可熱的Gmail服務。Gmail免費的1G信箱容量,不曉得讓多少網友垂涎不已。不過除了信箱容量 大小之外,我其實更在意的是它的使用者介面:Webmail服務滿街氾濫的今日,我很難想像Gmail可以在使用者介面上變出什麼新花樣。
我 錯 了。由於Gmail對「電子郵件」提出截然不同以往的定義,使用者介面也相對產生新的改進。比方說,Gmail捨棄了「自設子郵件夾」的功能,而用 「Labels」 和「Starred」的概念來取代。「垃圾桶」雖然健在,不過「刪除郵件」的選項被藏到較不顯眼的功能表裡──畢竟1G的巨大容量,讓刪除郵件本身變得沒 什麼意義。電子郵件軟體常見的「Thread」功能, 在Gmail裡則用「Conversation」的概念取代,同時結合CSS與JavaScript語法讓使用者易於追溯舊郵件。
除了這些概念上的改變 外,技術面的改變則包括了一樣活用CSS與JavaScript語法,讓頁面切換的時間大幅縮短;自動補完寄件人電郵地址...等等。對於習慣傳統電子郵件服務的使用者來說,也許需要 一段時間來適應新介面;不過適應以後,大概不會想再走回頭路。
Gmail 唯一讓人感到遺憾的地方,應該就是不支援以電子郵件軟體收發信的功能吧。W的批評一針見血:Gmail之所以能免費提供超大容量空間,就是要靠在信件旁邊 插入與信件內容相關之文字廣告的機能,來向企業主兜售;如果使用者可以不透過瀏覽器,直接用電郵軟體收發信的話,Google便無從在郵件裡插入廣告,商 業邏輯也就不成立了。
不過W的批評,反倒刺激我產生新的想法:為什麼我會希望透過電郵軟體收發信件?就我個人而言,我有兩個需求:首先我偏好 IMAP而非POP3的郵件服務, 如此一來不管我從任何一台電腦連線,都能確保看到完全一樣的信箱。第二個需求則更為基本:我希望收到新郵件的時候,有電郵軟體會立刻通知我──就好比 MSN Hotmail的信箱裡收到新郵件時,Windows右下方會迸出一個訊息方塊告知你這樣的功能。
針對第一個需求,Gmail目前僅提供Webmail介面而不提供POP3連線的功能,反倒巧妙地達成了類似IMAP信箱的效果。那麼第二個需求呢?Webmail的介面除非透過像是Yahoo! Toolbar之類的小軟體才能達成。事實上,Google也有Google Toolbar的類似小軟體;日後Google如果將Gmail的新郵件通知功能內建到Toolbar的話,應該是不難想像的事。
然而我的想法是:何不透過RSS feed reader來傳遞新郵件通知呢?隨著個人blog和提供RSS feeds的新聞網站日漸眾多,RSS feed reader的使用頻率也越來越大;類似FeedReader之類的軟體,都會提供新訊息立即通知的機能。仔細想想,這就跟電郵軟體的新郵件通知功能沒有兩樣。可能比電郵軟體更強的地方,則是RSS feed reader會直接顯示訊息的標題;使用者只要點一下標題,就能直接開啟瀏覽器閱讀該則訊息。
如 果Google將Gmail的新郵件訊息,透過RSS feed的格式傳給使用者的RSS feed reader的話,使用者便能即時收到新郵件的通知;並且當使用者點下標題想要閱讀訊息時,RSS feed reader便會開啟瀏覽器連回Gmail網頁。如此一來,Google也能兼顧其在信件網頁顯示相關廣告的商業邏輯。Google本身擁有Blogger的技術資源,要將RSS feed(精確一點地說,應該叫做ATOM;這是Blogger自身提倡的訊息配送協定)結合到Gmail裡面想必不會是難事。
我的預感是:如果Gmail與RSS feed reader搭配起來,大概會是史上空前無敵的最強電子郵件服務。希望Google的開發人員能看見我的這篇文章──這麼說來,我應該用英文寫這篇文章才是(>_<)。

20040912

秋の伊右衛門

Suntory的綠茶「伊右衛門」秋季廣告上檔了。我一直在期待這次宮沢りえ會把茶捧給誰喝。謎底揭曉,是本木雅弘所飾演的伊右衛門的師匠。
「伊 右衛門」是Suntory今年大賣的寶特瓶綠茶飲料。想來我也是他們銷售量長紅的功臣之一;自從他們在今年三月推出「伊右衛門」之後,我幾乎只喝伊右 衛門的綠茶。因為銷售量遠超過Suntory當初預期,供不應求,推出一個多月後不得不暫停銷售。停賣期間我還特地把伊右衛門的寶特瓶留下來,裡面裝別家 牌子的綠茶,隨身帶著喝,享受一下別人沒有只有我有的小小虛榮心。
我之所以一眼就愛上它的原因,在於它的寶特瓶包裝。Suntory別出心裁,將 瓶身的曲線往內側微凹進去,搭配塑膠外膜的設色,遠遠一看彷彿一節純淨碧綠 的竹筒。尤其將瓶身握在手中時,握感很明顯與一般寶特瓶不同──因為瓶身內凹,消費者可以很實在地握住寶特瓶,同時「纖細」的訴求自然而然地透過手掌傳遞 給消費者。
除此之外,「伊右衛門」也是一個訴求精準的行銷範例。Suntory之前的綠茶品牌叫做「和茶」,從名稱一看就知道想以「日式和風」作 為訴求;事實上, 「和茶」去年的廣告也做得不錯,成功營造一種揉合傳統與現代的「新‧和風」氛圍。只是也許菜菜子的魅力太強了,始終無法拉下KIRIN的「生茶」。
「伊 右衛門」的訴求則很簡單:它要賣給消費者「美好的老京都」。所以Suntory與京都的老字號茶商「福寿園」合作,採用他們初代老闆的名字「伊右衛 門」當做品牌;泡茶用的水則來自京都山崎;廣告裡的宮沢りえ,則操著柔柔軟軟的京都腔,背後流盪著久石譲的音樂和簡約明淨的日本庭園。所有這些策略都精準 地與產品結合,造就一個暢銷商品的誕生。
對於出身大阪的Suntory來說,販賣京都也許是再簡單不過的事;從這個層面來看,也可以理解為什麼「伊右衛門」在関東地方賣得比関西地方來得好(日本経済新聞調査)。因為這是一個用147円就可以享受的京都感覺──容我更正,在百圓商店的話105円就買得到。

20040909

夸父

不知道為什麼,我在JR可児線的列車上,忽然想起了關於夸父追日的傳說。也許是因為那時已近夕陽時分,鮮橘色的落日所放射的光芒,剎那間提醒我:已經很久沒有這般專心地凝視太陽了。
我 努力回想,究竟夸父追日傳說的內容是什麼。我童年時關於民間傳說的記憶,有很大的一部份歸屬於漢聲出版社的「中國神話故事」。我隱約記得書中那幀夸父的 畫像:就在他用盡最後一份氣力追逐日光不成之後,他匍匐倒地,雙眼圓睜,眼見著自己的骨骼化作山嶺,血脈化為河川,肌肉化成土壤,毛髮化為植被。丟在一旁 的木棒,也蜿蜒繁生出朵朵桃花。
不知道為什麼,我對於這種將自然比擬為人體的譬喻十分著迷。我開始幻想:當代人類馴服自然開發城市的過程,其實就 是某種夸父軀殼的再現。一座座的都市正是 人體的每一個器官,隨著腦、心臟、胃腸等器官所負責機能的不同,自然也顯現了中樞城市與邊緣城市之間的格差。城市裡的一棟棟鋼筋水泥建築物,彷彿是骨骼與 膜層;那麼穿梭其中的血管,不正是繁複綿密的電力網格和交通脈絡嗎?至於對於網際網路的比喻,我實在找不出比錯綜複雜又瞬間千里的神經系統更貼切的名詞 了。在太古時代,夸父化為自然;現在,我們把自然化成夸父。
然而追根究底不過是無聊想像。想必太陽也會像揶揄夸父般地嘲笑我吧。落日的光芒漸漸隱去,可児線的氣動式列車也慢慢踱出美濃地方的山野。我準備在多治見轉乘中央本線的通勤列車返回名古屋,結束2004年夏日的青春18きっぷ之旅。

20040902

日本的「就活」

今天參加了日本経済新聞社舉辦的「就職準備講座」。日本大學生們開始找工作的時期,真是早得令外國人難以想像。今天到場的學生們,清一色都是大學三年生或 是碩士一年生。由於日本與台灣的開學時期並不一樣,換算成台灣時間的話,相當於三年級的寒假期間學生們就開始陸續蒐集求人情報;進入下學期時,便一邊上課 一邊投履歷找面試。三年級結束的暑假前找到工作的例子是十分尋常的事。據說以前的日本學生其實和台灣學生一樣,大約都在四年級快結束或是畢業後才開始找工 作;為了比別人領先一歩取得工作,於是把「就活」(就職活動的簡稱)越拉越前面的傾向,就跟日本的雜誌在九月時發行十一月號的習慣一樣,已經是日本人的根 性也說不定。
不過老實說,今天的講座還算實用。最讓我大開眼界的是「如何化面試妝」的部份;這是我第一次完整看完女生上妝的全部過程。面試妝首重素樸清潔,化妝步驟應該屬於比較簡單的;只是整個過程仍充滿許多道具和手續,其瑣碎繁複的程度真讓我慶幸自己還好不是個女生。
總而言之,我打算和其他日本學生一樣,十月開始進入就活時期。

銀牌變金牌

這一篇blog是針對上一篇的更新。本來是銀牌的室伏広治選手,因為金牌得主匈牙利籍的Adrian Zsolt ANNUS選手拒絕接受藥檢,視同金牌無效;室伏選手因此由銀鍍金。從新聞中看見室伏選手歩出機場時颯爽的笑容,真是令人替他高 興。不過ANNUS選手聲稱他有權擁有金牌,拒絕歸還;看來這枚金牌要到室伏選手的手中,還需要一段時日。
室伏選手、改めて金メタル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

20040823

室伏広治的身世之謎

我一直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室伏広治的 臉怎麼看都不像日本人。每次看到他那張希臘雕像般的臉接受電視訪問時脫口而出的居然是流利的日語,都會冒出一種「又被這種日文ペラペラ的外國人打敗了」的 錯覺。他的父親室伏重信也是過去榮績歷歷的鉛球選手,電視上的臉是很明顯的日本人。每次電視製作室伏選手特集時,總是會把父子兩人一同仔細介紹、大大讚揚 一番;卻似乎有意地沒有提到他的母親。
剛剛上網調查了一下,終於明白他的身世。原來他的母親是羅馬尼亞人,曾是標槍選手。生下他與妹妹由佳後,已與父親重信離婚。室伏広治在媒體上絕少提及他的母親,想必是曾經有一些過去的吧。
每次看室伏広治擲出鉛球的一瞬間,握緊雙拳、雙眼圓睜、雄獅般的叫聲響遍全場時,總覺得像是一位古代希臘奧林匹克的選手活生生出現在眼前。NHK在雅典奧 運前,製作了他在美國接受特別訓練的特別記錄;集訓告一段落後,他和NHK的採訪人員們一起到湖邊戲水。難得見到他卸下上衣,露出大理石雕像般壯碩精實的 上半身。他先是縱身入水小游一番,然後抱怨著只有他下水不公平,一邊上岸抓起一位工作人員,輕輕鬆鬆有如在擲鉛球般地往湖裡丟去。操縱攝影機的男性工作人 員興奮大喊「羨ましい!羨ましい!(好羨慕!好羨慕!)」任何人一定都想被這樣丟丟看的吧。
室伏選手、銀メタル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

20040822

友の死

山南敬助死了。我知道我會哭。我只是不知道該怎麼樣才能讓自己釋懷:為什麼他非死不可。
尤其是這半年下來,一路準時收看著NHK大河歷史劇「新選組!」,感覺上彷彿與新選組一同成長過來;看著一開始山南和近藤勇他們在多摩時暢談大志,意興風發的模樣,更反襯出此時京都新選組人際關係的難堪。彼時一同奮鬥過來的親友,如今卻得走上切腹的絕路;如此戲劇化的轉變實在無法令人接受。
我 其實一直忍耐著不讓眼淚掉下來。不過看到山南與他的戀人明里隔著格子窗訣別那一幕時,眼淚終於潰堤而下。分別飾演近藤勇與土方歳三的香取慎吾和山本耕 二,在這一集裡直到最後,終於能為這位摯友的死而放聲大哭時,已經泣不成聲的我,感覺上就像在他們的身旁一同哀慟。好久沒有這樣被連續劇感動過了。真好。

20040820

柔道服上的鮮血與淚水

我對柔道完全是門外漢。不過這次觀看奧運的柔道比賽,我必須坦承感官與心靈都受到新鮮的震撼。
仔細想想,奧運的競賽項目裡,柔道是屈指可數的一種 選手直接肉搏的運動。運動基本上都是互相競爭的,但大部分不是選手們在平行的狀態下各自表現,要不就以 團隊的方式透過球之類的媒介來競爭點數。柔道的選手們則是直接面對面,絞盡體力與腦汁地要把對手「置於死地」。某種意義來說,柔道是一種原始而野蠻的運 動。
這次看過為數不少的轉播賽事裡,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柔道選手們在道場上與下道場時截然不同的鮮烈對比。道場上,他們就像兩頭食肉動物般地虎 視耽耽,然後 彼此糾纏,死命要找出對方的間隙,將對手壓倒在地。勝負決定的那一瞬間,雙方殺氣騰騰的表情倏然消散;勝者舉拳吶喊,敗者掩面仰天。不可思議的是不論敗 者或勝者,淚水不約而同驟然滑下的情景幾乎是家常便飯。兩造互相鞠躬敬禮後,共同的動作就是衝下道場,緊緊抱住教練,彷彿他們是這世上最需要呵護的小動 物。這轉瞬之間的差異不但不令人覺得唐突,反而是一種為之不忍的動容。因為你會知道在那抱擁與淚水的背後,隱藏了多少身體與心靈上的辛酸。
17 日的男子81公斤級銅牌爭奪戰,是我目前為止最難忘懷的一場比賽。俄羅斯的Dmitri NOSSOV選手在上一場比賽中傷了左手,本來眾人都以為他無法參加這場比賽的;結果他仍負傷上陣。他和對手亞塞拜然的Mehman AZIZOV選手在纏鬥時,很明顯地看出他的左手無法靈活運動。雖然他的雙眼依舊充滿炯炯有神的鬥氣,然而不時因為痛楚而流露的難過表情,簡直就像一頭身 負重傷卻還得殺出重圍的驚惶花豹。
賽事僵持到最後一秒,NOSSOV選手以一個「技有り」勝過對方的兩個「有効」,在負傷的不利條件下擊敗了 AZIZOV選手。那一瞬間,NOSSOV跪倒 在地,雙拳朝天高聲呐喊,眼眶閃爍著淚水。鏡頭的角度微微一轉,觀眾們這才看到他的左額上已經是一個血紅的傷口,鮮血汨汨流下,滑過他的臉頰,在他的白色 柔道服與身下的塌塌米上,濺下斑紅的見證。
我覺得自己幾乎也要哭出來。鬥爭竟然可以如此殘忍而高貴。

20040817

棒球的奇蹟

也許你並不留意日本的職棒,但是這場奇蹟般的比賽,我很想讓你透過我的文字來感受。
日本職棒讀賣巨人隊的工藤公康投手,今年41歲,職棒生涯邁入第23年。今天對養樂多的這場比賽,是決定他職棒生涯第200個勝投與否的關鍵戰。日本的職 棒史上達成200勝投的選手,目前為止只有22人。如果工藤能在他的第23年內成為第23名達成壯舉的投手,他同時也會是以最高齡的狀態完成此記錄的選 手。你應該可以想像,一個投手能一直維持職業水準長達23年,會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
但是比賽一開始就陷入膠著。養樂多在一局上就毫不留情地從他手中奪下一分。雖然巨人隊的打者一定也非常為工藤實現願望,卻只在四局下拿到一分,勉強打平。 七局上,養樂多的選手又打出一支一分全壘打。工藤當下沮喪地蹲在投手台上,簡直不知如何反應。遠從九州的宮崎縣飛來東京,想見證兒子歷史性一刻的工藤投手 的年邁父母,也只能坐在觀眾席上,遠遠地征征地望著他。
七局下。隊友像要反爭一口氣似地,也轟出一支一分的全壘打,再度把比數追平為二比二。然後演變成兩出局一人在一壘。下一個出場的打擊者,則是工藤本人。
你應該已經相當清楚,通常投手的打擊率都不會太好。這是想當然爾的事,畢竟全神貫注在投球的練習上,當然無法在揮棒有所著墨。在等到一好三壞的球數後,場內已經瀰漫著「下一局再決勝負」的氣氛時,工藤一棒揮出。
球斜斜向右外野看台竄奔而去。是一支兩分全壘打。
歡呼聲像要掀翻東京巨蛋屋頂般地爆發。很難想像一個投手的第200勝投的比賽,是由投手自己的打點來決定。最後就靠這支全壘打,巨人以四比二擊敗養樂多,工藤不但達成了200勝投,也獨立完投九局;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支全壘打是工藤職棒生涯23年來,第一支的全壘打。
能不說這場奇蹟的比賽,是上天賜給工藤的最佳禮物嗎?棒球真是如此神奇而迷人的運動。

在日本收到韓國製造的舊金山明信片

親愛的Y: 再度收到你從美國寄來的度假明信片。看著渺茫雲霧中筆挺竄出的朱紅色金門大橋,不禁神往你在舊金山可能度過的生活。翻開背面,除了你的問候語之外,明信片 本身印著「Printed In Korea」這個令人莞爾一笑的標籤。真是奇怪的美國人;度假明信片這種東西大可不必把產地寫出來,至少能讓收信人保有某種「道地原味」的美好想像。只是 在日本收到韓國製造的舊金山明信片這段小小的劇情,又讓我體會一次全球化的猛威。

20040816

果然還是年輕氣盛

在剛剛的實況轉播裏,看到日本的北島康介選手拿到了蛙式100公尺的金牌。北島選手從水中浮上,看到自己成績的那一瞬間,有如一頭年輕獅子般的狂叫,右手 怒拍水面,激起璀璨的水花。這是日本男子選手在競泳項目裡睽違16年的金牌。被譽為日本泳壇難得一見的天才的他,以20出頭的年紀,有如此成績,也難怪他 本人和全日本如此興喜若狂。
只是他和隔壁泳道的亞軍美國選手韓生,完全沒有互相祝賀致意。這和先前剛結束的女子100公尺蝶式決賽裏,同樣是第五 泳道擊敗第四泳道的劇情發展,卻是冠 亞軍選手互相擁抱道賀的畫面截然不同。看著他彷彿不可一世的英雄式表現,不禁感嘆:果然還是年輕氣盛。也許天才在面對勝利時自負是理所當然,我卻更欣賞能 擁抱亞軍的謙虛。

20040209

可惜看不到這支諷刺味十足的廣告。根據USA Today的報導,美國百事可樂準備在超級盃時段,強打這支喝百事可樂,便能免費從iTunes Music Store下載音樂的促銷廣告。廣告主角用的是一群剛被RIAA控訴非法下載網路音樂的青少年。其中一個小女孩Annie一邊喝著百事可樂,一邊笑著說:「我還是免費從網路上下載音樂。」背景音樂很有創意地用了Green Day的「I Fought The Law 」。不知道RIAA會做何感想。
追記:都忘記網際網路是全球化推波助瀾的元兇之一了:百事可樂與蘋果電腦合作的這支廣告從網路上就看得到。
珍納傑克遜在NFL中場的實況演唱上露奶的新聞,我想也就不必再大費周章轉貼連結了。作為一個從她出道時就聽她的歌長大的老歌迷而言,我想從別的角度抒發我的感慨。
我首先想到的是,今天如果是RedHotChillyPepper的男主唱在現場袒胸露背,絕對不會變成新聞。女歌手在公眾場合露胸,就會變成滔天大罪。這中間的詭難在西方人文學科裡關於女人是否擁有公共上空權利的爭辯,由來已久;也無須我這個門外漢多添一筆。我想說的是,珍納自從加入Virgin Records之後,在專輯裡就十分不忌諱地放入性的題材。從在Virgin Records推出的第一張專輯janet開始,每張專輯一定至少收錄一首以上含有她叫春聲的樂曲。當然歌曲的主題從趕快來做愛到綁我緊一點之類的S&M暗喻,比比皆是。這麼一想,如此這般積極歌詠性愛的歌手,會在演唱會選擇露奶策略也就不足為奇了。有趣的是,在美國從來也沒見過她這些專輯被貼上「explicit」的標籤。
然而事發之後,珍納終究還是開了記者會向大眾道歉。看著她臉色凝重地面對麥克風,不斷說著這一切是她個人的責任,與NFL或電視台當局完全無關等等的說辭時,想起她在音樂這個媒介中的放浪自在,不得不覺得美國是一個各種權力不斷在公共空間裡搏鬥衝突下所交織呈現的、既複雜又有趣又無奈的社會。
接下來我想到的是:這真的是一個無意之間造就的意外嗎?這就不得不將我的小發現公諸於世了。事實上,在事件發生之前,我剛好有事沒事地到珍納在Virgin Records的官方網站上逛了一下。網站的「最新消息」網頁裡,貼出了珍納將在2004年冬天推出全新專輯的預告。
碰巧過沒多久,露奶事件發生了。然後是事件過後的三四天吧,我居然收到從官方網站寄來的第一封email(我很久之前確實在該網站登錄過我的電子信箱,可是他們從未曾寄任何信給我),通知我:珍納傑克遜的最新專輯「DAMITA JO」,將在3月30日推出。「咦?網站不是說冬天才會推出的嗎?!」我有點懷疑,再度連回該網頁去看,沒想到居然已經變成了「將在2004春推出」。
這麼一來,不得不讚嘆這又是一個公關操弄媒體炒作話題的高超範例。這些事件的時機實在發生得太巧合了。珍納在美國流行音樂界的合約身價是屬一屬二的;然而專輯銷售量每況愈下,上一張專輯All For You擺明了走回大眾路線,但冠軍單曲僅僅一首,總共推出的單曲也不過三首而已,和她在janet那張專輯的表現真是不可同日而語。也許是這樣的危機感之下,使她(或者是唱片公司)選擇露奶這條刺激性十足的炒作策略。
所以我真正的感慨是:娛樂界真的是個唯幼齒至上的高淘汰產業。想在這個產業裡挺住年齡的洪流,非靠絞盡腦汁的公關策略不可,不然就是逐流滅頂而去。將珍納的過往風光與如今的露奶策略兩相對照,時光流逝的感觸異常地鮮烈分明。轉個念頭,想到不管珍納露不露奶都會掏腰包買專輯的我,其實就像我的上一代之於披頭四或者貓王一般,將隨著和自己共同青春過的流行歌手,在光陰裡一起老去。

20040202

Y寄給我一則台南街上鯨魚爆炸的有趣新聞。有趣的是寄給我的不是中文,而是在美國Yahoo!上的英文新聞;更有趣的是,在這則新聞發生的當晚,我其實已在日本的電視新聞上看過這則報導了。如果說這個在台南發生的事件,已經以俄語、挪威語或是印尼文擴散到全球各地的話,應該不算過分誇張的想像。全球化真是個可怕的東西。

20040131

台灣與日本的新聞報導的品質差距有多少呢?這其實是個很有趣的問題。畢竟新聞也曾是我的專業之一,來到日本之後有意無意難免都會想到這個問題。
目前為止,我累積了一點小小的觀察;有機會的話,我會一一落筆為文。今天特別想記下的,是上個禮拜在NHK看到的一個紀錄片Data Map: 63億人的地圖。這是NHK今年新推出的紀錄片系列,每個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晚上首映,預定播放九集。上個禮拜播放的是第一集「寿命~2004年いのちの旅~」(壽命~2004年生命之旅~)。
這次的新系列很獨特的是它的取材角度。拿第一集來說,他們以「壽命」為主題,收集目前全球各地的平均壽命值,然後依壽命長短用不同的色彩濃淡區分,製作出一張「全球壽命地圖」。從這張地圖出發,他們再針對特定的發現深入採訪。透過最新電腦技術來呈現地圖的技法,以及對統計數據執著的態度,都十分徹底地流露出典型的日本人處事精神。
更讓我感慨的是,這種方式所呈現出來的全球景象。其實大概可以想像得出來,目前全球平均壽命偏低的國家,集中在非洲地區上;其中最短的是獅子山共和國(Republic of Sierra Leone),只有34.0歲。每四個小孩當中,就有一個會因為營養失調或瘧疾等因素,不到5歲就死亡。這些冷酷的數字,很難令人相信這正是二十一世紀2004年的真實世界。NHK的記者將鏡頭實地帶入獅子山共和國的小鄉村中,讓觀眾看到那些肚子腫脹、眼神呆滯的瘦弱小孩。眼淚很難不流出來。
隨後鏡頭一轉,切到美國西維吉尼亞州的馬路裡,搖擺走過的肥胖白人身上。因為另一份數據顯示出,目前全球肥滿率最高的國家是美國;其中又以西維吉尼亞州的肥滿率37%最高,也就是每五個人當中將近有兩個人是過重的。鏡頭帶到超市裡推著滿滿一車食物的一對胖夫婦身上,聽著他們細數哪些是今天的晚餐,而這些洋芋片則是睡覺前要吃的。記者還追蹤了一位婦人因為過重而必須接受一種將小腸與食道接出一條連接管,以免過多食物進入胃袋的手術的全部過程。
這樣的對比與呈現方式,其中隱含的諷刺與批判意味不言而喻。然而全程的旁白與主持人的介紹當中,毫不加入任何批判的敘述,僅對影像進行補充式的說明,相當遵守我過去被教育過的新聞報導原則。我不禁嘆息:已經好久沒有品嚐過這種機敏銳利、招招奪命卻又身手俐落、不帶血跡的好報導了。
但是可能很少台灣新聞同業會知道的是:日本的高等教育裡其實沒有所謂的「新聞系」之類的科系,「新聞研究所」也不曾聽過。這也是我來日本之後才知道的。我曾經問過其他的日本人學生:如果沒有這些教授新聞專業技術的教育機構的話,那這些電視台和報紙的記者是從哪邊來的?答案是:各科各系。比方說經濟新聞的話經濟系畢業的學生就會吃香,政治新聞當然就歸給政治系或法律系的學生,之類之類。至於新聞寫作或報導的原則等等,似乎是進去以後再個別加以訓練的樣子。
對台灣人的我而言,這樣的體系的確有點匪夷所思;不過想到台灣的大學搶破頭要設立新聞系或新聞研究所的風潮之下,然後訓練出來的學生所跑出來的新聞,不過是許純美今天又說了什麼什麼或者藍色綠色又互罵了什麼什麼──我忽然覺得這樣的台灣似乎才匪夷所思。

20040117

剛剛一邊溫習電視重播的「風之谷」(風の谷のナウシカ),一邊溫習高中當時第一次看風之谷的回憶。那時必須靠中文字幕才能體會的感動,現在可以只聽旁白就溼了眼框,覺得光陰真是不可思議。雖然還是只能聽懂百分之七十左右就是了。
現在的我看ナウシカ,覺得她其實是個動物。她的嗅覺靈敏,反應迅捷,與身手矯健的豹子沒有兩樣。不過她同時又對王蟲(オム)和敵人一樣溫柔。野性與溫柔兼具的氣質,也難怪她會成為宮崎世界裡經典不朽的角色。

20040116

給Y:

看到相片了。看到了許久不見的你,決定對你來個許久沒做的揶揄:你真的變胖了。
還想壞心眼的添上一筆:我變瘦了。來日本之後我瘦掉了四公斤,而且如果一不注意,體重就會不知不覺地想往下溜,簡直跟腰圍過大的褲子一樣。我其實懷疑過這是不是一種病,只不過這種狀況在台灣已經是如此,而且也不是一口氣就少掉這些體重,便打消看醫生的念頭。
如果你還不想嫉妒我的話,那容我再傾訴另一個苦惱:我可是一點都沒在節食;相反地,我很努力地每晚下廚做兩人份的菜量,想吃胖自己,偏偏就是辦不到。就拿麻婆豆腐來說好了,你可以想像我炒好兩人份的麻婆豆腐後,倒在一人份的飯上,造就本來應該叫做麻婆豆腐丼的料理變成麻婆豆腐湯的情景嗎?我可是含淚吃光它的,一半原因是出在自己調味不當做出奇怪辣味的身上。
我猜測你開始在暗自碎碎咒罵我了。這個時候我一定要裝世故般地兩手一攤,大嘆其實我也不是麗質天生的ㄇㄟ。我禮拜二游泳、禮拜三禮拜五上健身房,其他的時間偶爾還會在房間來個伏地挺身,更別提為了上課或買菜已成為日課的腳踏車上下坡。所以告訴你我的真心話:開始運動吧。算算我當學生將近19年的生涯,這是我第一次覺得成為一種習慣之後,其實做運動比寫論文簡單許多。
只是望著你在八里海邊重重的冬衣下,露出的那張圓滾滾的笑臉,不禁覺得:這樣也好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