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好笑,從今年四月搬來關西之後,這是我第一次回到京都。和之前住在名古屋時平均三個月就造訪京都一回的頻率比較起來,不禁懷念學生時代的閒暇時光。
這趟拜訪的是「東福寺」, 是被喻為京都紅葉最佳景點的知名古剎。從我住的地方搭電車只需一個小時的車程,讓我感受到身在關西地方的真實感。東福寺也不愧是紅葉名所,在這個時期到處都是黑鴉鴉的人頭,彷彿像要與這滿山遍野的楓紅杏黃互搶熱鬧。
這趟小旅行的另外一個目的,則是要測試新手機的相機性能;然而顯然我還未完全摸清楚它的底細,回家放上電腦一看全部變成對焦不清的失敗照片。作為到此一遊的證據,只好上載一張勉強可看的作品博君一笑。我發誓下回一定要先用功念完說明書再出門。
不過這次重回京都,讓我重新體會了京都的魅力。既然現在京都的地理距離變得比以前更近,我應該要趁著這個機會更加了解京都。
20061031
新庄的眼淚
今年的日本職棒聯盟總冠軍決賽,中日龍在札幌巨蛋以三連敗的成績,輸給了北海道日本火腿隊。
對在名古屋住了三年,已經完全成為中日龍球迷的我來說,實在是落寞的結果。尤其是三連敗的最後一場非贏不可的賽事,我為了加油還特地動用最近剛獲得的彈性放假,在家中電視前專心守候;沒想到卻親眼目睹了日本火腿44年來第二度成為總冠軍的瞬間,和他們的明星球員新庄剛志選手令人動容的眼淚。
剛開始我並不喜歡新庄選手。他在美國職棒大聯盟待了不過一年就回來日本,理由只是因為不習慣英語。加入日本火腿隊後他的表現只能算普普,卻花了許多心思在自己的打扮造型上,幾乎到了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地步。與其說他是運動選手,不如說是演藝人員更為適當。事實上當球季結束後,他出遍各大綜藝節目,電視廣告的出演也不計其數;實在難免令人懷疑他之所以繼續打棒球的原因,不過是為了維繫這些為數可觀的副業收入。
只是陸續看著他第二年、第三年的表現,我對他的看法逐漸改觀。我發覺:他其實只是個單純想讓大家高興的大男孩。他那些眼花撩亂的造型打扮以及花招百出的登場秀,其實並不是為了凸顯自己,而是為了娛樂球迷。日本火腿隊隸屬的太平洋聯盟所擁有的球迷數一直劣於中央聯盟,日本火腿將主場搬到地廣人稀的北海道也不過三年,如何開拓球迷以維持球團的經營其實是個頗為困難的課題。新庄選手以他天生的明星氣質,成功拉拔了日本火腿在北海道的人氣。陸陸續續從一些關於他的側面新聞報導可以感覺得到:他其實花了很多心思在球迷及隊友,想讓他周遭的人歡樂,就像是個為了討你高興而不停想出各種招式的純真大男孩。
在今年季前正式賽的途中,他閃電發表了引退宣言,表示今年是他棒球人生的最後一年。他的理由是感覺到自己的體力及技術已經到了極限。其他隊友為了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都大感吃驚,當然都想盡辦法慰留他;不過在他心意已決的情況下,所有人都轉而決定為了他的最後一年,一起劃下美好的句點。結果日本火腿的表現扶搖直上,在太平洋聯盟從三、四名的位置一路爬上首位,並且在季後賽以驚人的氣勢守住寶座。
在與中日龍最後一場對決的第八局的打擊席上,包括我在內,所有看到這場比賽的觀眾一定都注意到新庄選手一邊哭著一邊揮棒,絲毫感覺不出球棒的威力。這個時候日本火腿已經是四比一居於領先的地步,再差一局總冠軍就能入手。照理來說,他應該處在勝利在望的興奮狀態才是。然而所有人都明白:對他而言,總冠軍的入手,同時意味著棒球人生的結束。
最後一局,第三人高飛球接殺出局的瞬間,札幌巨蛋滿員的球迷們頓時攀上狂喜的巔峰。鏡頭捕捉到的新庄選手已經哭得不成人形;他的隊友森本稀哲衝過來緊緊抱住他,而他就像是個無助的男孩,只是任憑自己倒在森本的懷中,除了哭泣,還是哭泣。
對所有看見這場比賽的人來說,新庄的眼淚將是難以忘懷的記憶。
對在名古屋住了三年,已經完全成為中日龍球迷的我來說,實在是落寞的結果。尤其是三連敗的最後一場非贏不可的賽事,我為了加油還特地動用最近剛獲得的彈性放假,在家中電視前專心守候;沒想到卻親眼目睹了日本火腿44年來第二度成為總冠軍的瞬間,和他們的明星球員新庄剛志選手令人動容的眼淚。
剛開始我並不喜歡新庄選手。他在美國職棒大聯盟待了不過一年就回來日本,理由只是因為不習慣英語。加入日本火腿隊後他的表現只能算普普,卻花了許多心思在自己的打扮造型上,幾乎到了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地步。與其說他是運動選手,不如說是演藝人員更為適當。事實上當球季結束後,他出遍各大綜藝節目,電視廣告的出演也不計其數;實在難免令人懷疑他之所以繼續打棒球的原因,不過是為了維繫這些為數可觀的副業收入。
只是陸續看著他第二年、第三年的表現,我對他的看法逐漸改觀。我發覺:他其實只是個單純想讓大家高興的大男孩。他那些眼花撩亂的造型打扮以及花招百出的登場秀,其實並不是為了凸顯自己,而是為了娛樂球迷。日本火腿隊隸屬的太平洋聯盟所擁有的球迷數一直劣於中央聯盟,日本火腿將主場搬到地廣人稀的北海道也不過三年,如何開拓球迷以維持球團的經營其實是個頗為困難的課題。新庄選手以他天生的明星氣質,成功拉拔了日本火腿在北海道的人氣。陸陸續續從一些關於他的側面新聞報導可以感覺得到:他其實花了很多心思在球迷及隊友,想讓他周遭的人歡樂,就像是個為了討你高興而不停想出各種招式的純真大男孩。
在今年季前正式賽的途中,他閃電發表了引退宣言,表示今年是他棒球人生的最後一年。他的理由是感覺到自己的體力及技術已經到了極限。其他隊友為了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都大感吃驚,當然都想盡辦法慰留他;不過在他心意已決的情況下,所有人都轉而決定為了他的最後一年,一起劃下美好的句點。結果日本火腿的表現扶搖直上,在太平洋聯盟從三、四名的位置一路爬上首位,並且在季後賽以驚人的氣勢守住寶座。
在與中日龍最後一場對決的第八局的打擊席上,包括我在內,所有看到這場比賽的觀眾一定都注意到新庄選手一邊哭著一邊揮棒,絲毫感覺不出球棒的威力。這個時候日本火腿已經是四比一居於領先的地步,再差一局總冠軍就能入手。照理來說,他應該處在勝利在望的興奮狀態才是。然而所有人都明白:對他而言,總冠軍的入手,同時意味著棒球人生的結束。
最後一局,第三人高飛球接殺出局的瞬間,札幌巨蛋滿員的球迷們頓時攀上狂喜的巔峰。鏡頭捕捉到的新庄選手已經哭得不成人形;他的隊友森本稀哲衝過來緊緊抱住他,而他就像是個無助的男孩,只是任憑自己倒在森本的懷中,除了哭泣,還是哭泣。
對所有看見這場比賽的人來說,新庄的眼淚將是難以忘懷的記憶。
20061013
Skype媽媽
昨天,孝順的妹妹為爸媽買了一個禮物ーー新電腦。原來的Power Mac在去年時硬碟出現怪聲無法啟動後,爸媽已經過了將近一年的無電腦生活。原本他們想等到我今年有機會放假回台灣時帶他們去買的;眼見我的假期遙遙無期,還是妹妹貼心完成他們的心願。媽興奮地打電話給我,說能夠重新上網真好,無聊的日子總算結束。這是我當初教他們如何上網時想都沒想到的反應。
接著妹妹更貼心地為他們下載Skype,教他們放下手中的話筒,透過電腦和我通話。從我的蘋果小白聽見媽驚喜的歡呼聲時,我不禁也為他們高興。當他們知道網路通話完全無料時,恐怕更會抱住那台電腦天天無法釋手吧。
P.S.親愛的爸媽:當你們看見這篇文章時,給你們一個家庭作業:把下面的回應連結按下去,留個留言吧。
接著妹妹更貼心地為他們下載Skype,教他們放下手中的話筒,透過電腦和我通話。從我的蘋果小白聽見媽驚喜的歡呼聲時,我不禁也為他們高興。當他們知道網路通話完全無料時,恐怕更會抱住那台電腦天天無法釋手吧。
P.S.親愛的爸媽:當你們看見這篇文章時,給你們一個家庭作業:把下面的回應連結按下去,留個留言吧。
20061009
夢裡回家鄉
也許是因為前天與即將回家渡假的妹妹通電話的緣故,昨天晚上我做了一個重返家鄉的夢。
夢裡我坐在新幹線上,窗外飛快向後逝去的是連綿不斷的碧綠田野。耳邊響起了車掌的廣播:「下一站是宜蘭,下一站是宜蘭」。我感覺到一陣晃動,不知道是因為新幹線的速度過快,還是聽到許久不見家鄉的名字時忍不住心動的緣故。
下一個瞬間我已經下車,走在一條蜿蜒的山路上,內心知道:翻過山嶺之後就是那懷念的老家。一陣料峭春風吹過,我才發現滿山遍野開滿了染井吉野桜,隨風繽紛飛舞。我心中頓時溢滿難以言喻的歡喜與安心感,伸手想接住落下的花瓣時,卻發現停在我手心的,是一朵沾滿露珠的淡紅杜鵑。
夢就在這個瞬間醒來。我為了這個充滿無比詩意與象徵的夢發怔許久,心中恍惚地明白:也許在我的潛意識裡,一個新的家鄉正在成形。
夢裡我坐在新幹線上,窗外飛快向後逝去的是連綿不斷的碧綠田野。耳邊響起了車掌的廣播:「下一站是宜蘭,下一站是宜蘭」。我感覺到一陣晃動,不知道是因為新幹線的速度過快,還是聽到許久不見家鄉的名字時忍不住心動的緣故。
下一個瞬間我已經下車,走在一條蜿蜒的山路上,內心知道:翻過山嶺之後就是那懷念的老家。一陣料峭春風吹過,我才發現滿山遍野開滿了染井吉野桜,隨風繽紛飛舞。我心中頓時溢滿難以言喻的歡喜與安心感,伸手想接住落下的花瓣時,卻發現停在我手心的,是一朵沾滿露珠的淡紅杜鵑。
夢就在這個瞬間醒來。我為了這個充滿無比詩意與象徵的夢發怔許久,心中恍惚地明白:也許在我的潛意識裡,一個新的家鄉正在成形。
20060926
正社員
幾天前收到試用期結束的通知,我正式成為這家公司的員工,日文叫做正社員。
這家公司關於試用期的規定,是依個人的表現與能力而定,試用期最短三個月,最長一年。結果我的試用期是半年,算是中庸。不過老實說,自己覺得這半年間的表現並不算優秀,所以收到正社員的通知時有一點小意外。
回想這半年,最單純的感想是:時間真是飛快。特別是每天被工作追來趕去的結果,回家之後只想懶惰,提不起勁稍微喘息及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我想我還是有成長的,只是究竟是否朝著自己期待的方向成長,還是需要靠不時的回顧來時路才能確認。希望接下來的半年裡,我能養成自我反省的習慣。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半年裡周遭的人事變動之大,幾乎到了大開眼界的地步。這家公司人事異動的頻繁程度本來就是業界出名的;只是周遭的先輩辭職的辭職,調動的調動,難免會讓人懷疑公司究竟是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人才。特別當我聽到其他的營業區域裡,和我同期入社的人有一半已經辭掉的消息時,內心不禁會稍微動搖;然而我決定還是要再待一段時間看看。因為一方面我還沒充分培養出這分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一方面我覺得還沒看到我真正想看到的東西。也許當這些條件達成時,就是我該離開這家公司的時機。
幾天前NHK的一個節目裡,介紹了一位在聯合國衛生組織裡擔任全球流行疫疾防堵措施的日籍女醫師的工作記錄。她除了是兩個孩子的單親媽媽外,更必須為了防止疫情爆發,不停在全球各地的疫區前線奔走。然而她對工作專注熱誠的態度,讓我一面佩服,一面不禁想反省自己的工作態度。當主持人問到對她來說,工作是什麼的時候,她的回答是:「仕事は情熱」(工作是熱情)。那時她堅定自信的神情,在我腦海裡留下深刻的印象。
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對自己的工作自在地說出:「仕事は情熱」。
這家公司關於試用期的規定,是依個人的表現與能力而定,試用期最短三個月,最長一年。結果我的試用期是半年,算是中庸。不過老實說,自己覺得這半年間的表現並不算優秀,所以收到正社員的通知時有一點小意外。
回想這半年,最單純的感想是:時間真是飛快。特別是每天被工作追來趕去的結果,回家之後只想懶惰,提不起勁稍微喘息及反省自己的所作所為。我想我還是有成長的,只是究竟是否朝著自己期待的方向成長,還是需要靠不時的回顧來時路才能確認。希望接下來的半年裡,我能養成自我反省的習慣。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半年裡周遭的人事變動之大,幾乎到了大開眼界的地步。這家公司人事異動的頻繁程度本來就是業界出名的;只是周遭的先輩辭職的辭職,調動的調動,難免會讓人懷疑公司究竟是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人才。特別當我聽到其他的營業區域裡,和我同期入社的人有一半已經辭掉的消息時,內心不禁會稍微動搖;然而我決定還是要再待一段時間看看。因為一方面我還沒充分培養出這分工作所需要的能力,一方面我覺得還沒看到我真正想看到的東西。也許當這些條件達成時,就是我該離開這家公司的時機。
幾天前NHK的一個節目裡,介紹了一位在聯合國衛生組織裡擔任全球流行疫疾防堵措施的日籍女醫師的工作記錄。她除了是兩個孩子的單親媽媽外,更必須為了防止疫情爆發,不停在全球各地的疫區前線奔走。然而她對工作專注熱誠的態度,讓我一面佩服,一面不禁想反省自己的工作態度。當主持人問到對她來說,工作是什麼的時候,她的回答是:「仕事は情熱」(工作是熱情)。那時她堅定自信的神情,在我腦海裡留下深刻的印象。
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對自己的工作自在地說出:「仕事は情熱」。
20060813
25歳
最近,我常被周遭的人誤認為25歲。
聽到這種拍馬屁的話照理來說心中應該頗為暗爽才是,不過現在的我反而更加倉惶不安。因為自己心裡十分明白:其實身體的各個部位都開始出現日漸鬆弛的警訊。比方說我的前額已經出現一道明顯的橫紋,害我每次照鏡子都拼命用指頭敲額頭,幻想這樣可以減緩皺紋凹陷的速度。我對肚子周圍掐指就能捏出厚厚一把皮下脂層的現象也大傷腦筋,不過就算想上健身房也很難在忙得翻天覆地的工作裡找出時間。更讓我憂心的是我的賴床症狀日漸嚴重,每天早上被七點的鬧鐘吵醒後我得花一個小時以上才能好不容易坐起來,卻還不一定睜得開眼睛。現在打開電視只要看到任何關於「若返り」的祕訣或商品廣告,腦中的天線就會自動調整成滿格狀態準備收訊。明明覺得自己的心智年齡與當初研究所畢業時的狀態相差不甚遙遠,體型體力卻日漸不聽使喚的力不從心感更讓我在聽到「25歲」這個字眼時,特別覺得某種誠惶誠恐的刺耳。
不過話又說回來,人們在解讀他人年齡時依賴的基準不只是外觀,那個人的「社會狀態」也常是重要的指標。比方說我們學校裡一位小學5年級的小女生在猜我是25歲的同時,就把我的店主任猜成38歲(實際上我的店主任還比我小一歲,嗚嗚...)。只是在這種情況下,對自己的實際年齡就更難以啟齒了;因為我總擔心一旦報出真正年齡的話,對於對方腦海裡一定會發生「為什麼都已經30代了還在這個位置上工作?」的錯亂感一邊覺得愧疚,一邊覺得每次要解釋自己20代的來龍去脈實在是件煩人的差事。
理智上我完全承認老化是件美好的差事。我相信自己會因為年齡的增長而更為圓熟,也相信自己不會因為年齡的增長而罹患好奇心喪失的毛病。只是只是,每回看見鏡中自己的黑眼圈與皺紋與皮下脂肪,理智上我便會完全承認:短期之內我的怕老症幾乎難有痊癒的可能性,恐怕還是會使盡吃奶的力氣狂抹保養品,看到「抗老化」字眼的商品時還是會自動把手伸出去,然後在健身房裡跑得氣喘吁吁。
聽到這種拍馬屁的話照理來說心中應該頗為暗爽才是,不過現在的我反而更加倉惶不安。因為自己心裡十分明白:其實身體的各個部位都開始出現日漸鬆弛的警訊。比方說我的前額已經出現一道明顯的橫紋,害我每次照鏡子都拼命用指頭敲額頭,幻想這樣可以減緩皺紋凹陷的速度。我對肚子周圍掐指就能捏出厚厚一把皮下脂層的現象也大傷腦筋,不過就算想上健身房也很難在忙得翻天覆地的工作裡找出時間。更讓我憂心的是我的賴床症狀日漸嚴重,每天早上被七點的鬧鐘吵醒後我得花一個小時以上才能好不容易坐起來,卻還不一定睜得開眼睛。現在打開電視只要看到任何關於「若返り」的祕訣或商品廣告,腦中的天線就會自動調整成滿格狀態準備收訊。明明覺得自己的心智年齡與當初研究所畢業時的狀態相差不甚遙遠,體型體力卻日漸不聽使喚的力不從心感更讓我在聽到「25歲」這個字眼時,特別覺得某種誠惶誠恐的刺耳。
不過話又說回來,人們在解讀他人年齡時依賴的基準不只是外觀,那個人的「社會狀態」也常是重要的指標。比方說我們學校裡一位小學5年級的小女生在猜我是25歲的同時,就把我的店主任猜成38歲(實際上我的店主任還比我小一歲,嗚嗚...)。只是在這種情況下,對自己的實際年齡就更難以啟齒了;因為我總擔心一旦報出真正年齡的話,對於對方腦海裡一定會發生「為什麼都已經30代了還在這個位置上工作?」的錯亂感一邊覺得愧疚,一邊覺得每次要解釋自己20代的來龍去脈實在是件煩人的差事。
理智上我完全承認老化是件美好的差事。我相信自己會因為年齡的增長而更為圓熟,也相信自己不會因為年齡的增長而罹患好奇心喪失的毛病。只是只是,每回看見鏡中自己的黑眼圈與皺紋與皮下脂肪,理智上我便會完全承認:短期之內我的怕老症幾乎難有痊癒的可能性,恐怕還是會使盡吃奶的力氣狂抹保養品,看到「抗老化」字眼的商品時還是會自動把手伸出去,然後在健身房裡跑得氣喘吁吁。
20060727
我的台灣同僚
先報告一聲:我回來了。偷懶了將近四個月,一方面實在因為新工作忙得不可開交,一方面也是忙著攻略Final Fantasy XII的緣故。總而言之,我回來了。
這四個月有許多故事好說,不過今天想聊一聊我的台灣同僚;因為他八月份就要辭職了,才做不到四個月。
他和我同時加入這家公司,我們兩人是這一梯新進員工中唯一的兩個外國人。當然這和公司要在台灣開展事業有絕大關係。初見面時聊了一下,發現我們居然是同一期的日本交流協會獎學金生;這意味著在2003年4月1日我們其實是搭乘著同一班飛機抵達日本。真是不可思議的緣份。不過之後我進名古屋大學,他進京都大學,自然不可能有任何的交集。
因為公司計畫性地培訓我們,我們很早就被告知:短期間的工作據點將會被安排在公司的發祥地大阪市內。只是當他告訴我:他還住在京都大學附近時,我吃了小小一驚;這意味著他每天要花將近兩小時在來回交通上。我隱約感覺出他對自己「京都品牌」的自傲。
接受完新進員工研修,被撒到據點進行實戰訓練時,更令我吃驚的是:他和我之間的日文能力的差距。當我們一起接受上司指示時,我經常看見他一臉困惑的表情。上司有時逼不得已會對我說:「リンさん、彼に教えて」。一段時間後我忍不住問他理由,才知道他在京大時的研究室中,絕大部份都是來自中國的留學生,除了寫論文之外生活上幾乎不需要使用日文。相較之下,我的研究室裡日本人佔了絕大多數,加上我有意識地把自己丟入全日文的環境,最後一年更是在純日本人的工作環境裡打工過日子,三年下來累積的經驗自然不可等同而語。即便如此,以我自己目前的日文能力來應付工作時,仍覺得頗有不足之處的情況下,可想而知他可能會有更大的不適感了。
只是有趣的是,在和其他日本朋友們一起喝酒吃飯的場合裡,當我聽到他得意地宣稱「私は京都人です」(我是京都人)之時,我知道我必須按捺自己心中忍不住想狂喊「じゃ京都弁ぐらい言えよ!」的慾望。
終於在進入7月不久,他突然告訴我已經向店主任提出辭呈,只做到8月1日。老實說,我的驚訝只有半分,另外半分是「果然如此」的料中感。料中的是,對他來說這份特別需要日語能力的工作,終究還是沈重的負荷;驚訝的是,在4月時他對我說的「我不想回台灣工作」「我想要在日本鍛鍊自己,累積經驗」這些話猶在耳邊,沒想到過了三個月可以有這麼大的轉變。我在腦海裡反芻著到目前為止所得知關於他的情報ーー他的父親是事業有成的台商老闆,目前幾乎大半時間待在深圳;他有兩個弟弟,一個在加拿大留學,一個在中國協助父親的事業;目前只有母親一人留在台北,不過不久的將來會移住加拿大;他在台灣時因為隱疾而得以免除兵役;他雖然也能說英語卻不留學英語系國家的理由是他討厭英語系國家,想要留在亞洲社會;這是他成為社會人的第一份工作...不過,我仍然無法歸結出對辭職合理的解釋。於是我選擇了直接問他:為什麼辭職。
「我覺得我不適合日本。」我有些無法置信,這是在日本留學了三年之後可以如此自然脫口而出的話。接著他緩緩告訴我,其實這三年雖然生活在日本,他卻幾乎沒有積極試圖接觸日本事物。他不看日本電視,不讀日本新聞,連平常看的讀物都是每次回台灣時大批採購的中文書籍(相較之下我已經快三年沒念過任何中文書)。對於日本人重視細節及流程順序的工作態度,他覺得「我可以做,但是不想做到這樣的地步」。我靜靜聽著,一邊終於明白:同樣是留學,不同的人所採取的態度可以如此天差地遠。
那麼接下來呢?要回台灣發展嗎?「我要去加拿大。」這又是一個和他之前所說相互矛盾的抉擇。因為在加拿大有家族在,會比在日本單獨一人來得有照料。另外還是得趁能簡單換跑道的時候,多去外面見識一下。不過以現在的英語能力還是無法立即就職,所以應該會在加拿大先進一年語言學校...
我其實很想告訴他:換環境的確可能會比現在更好,也有可能比現在更差;不過如果個人的態度和想法無法改變的話,恐怕不論到哪一個環境,結果都會一樣。但我終究沒有說破。畢竟當他有資源可以運用時,他的確應該享有充分運用的權利。我也單純地願意相信:當一個人越是見識到更多與自己不竟相同的事物時,他越能體會到開敞心胸接納多樣思考的重要性。我更希望對他未來的生涯來說,在日本4個月的短暫工作經驗能成為他開啟世界的一個重要起點。
至於我,恐怕還是貪心地想在日本多混一段時間。
這四個月有許多故事好說,不過今天想聊一聊我的台灣同僚;因為他八月份就要辭職了,才做不到四個月。
他和我同時加入這家公司,我們兩人是這一梯新進員工中唯一的兩個外國人。當然這和公司要在台灣開展事業有絕大關係。初見面時聊了一下,發現我們居然是同一期的日本交流協會獎學金生;這意味著在2003年4月1日我們其實是搭乘著同一班飛機抵達日本。真是不可思議的緣份。不過之後我進名古屋大學,他進京都大學,自然不可能有任何的交集。
因為公司計畫性地培訓我們,我們很早就被告知:短期間的工作據點將會被安排在公司的發祥地大阪市內。只是當他告訴我:他還住在京都大學附近時,我吃了小小一驚;這意味著他每天要花將近兩小時在來回交通上。我隱約感覺出他對自己「京都品牌」的自傲。
接受完新進員工研修,被撒到據點進行實戰訓練時,更令我吃驚的是:他和我之間的日文能力的差距。當我們一起接受上司指示時,我經常看見他一臉困惑的表情。上司有時逼不得已會對我說:「リンさん、彼に教えて」。一段時間後我忍不住問他理由,才知道他在京大時的研究室中,絕大部份都是來自中國的留學生,除了寫論文之外生活上幾乎不需要使用日文。相較之下,我的研究室裡日本人佔了絕大多數,加上我有意識地把自己丟入全日文的環境,最後一年更是在純日本人的工作環境裡打工過日子,三年下來累積的經驗自然不可等同而語。即便如此,以我自己目前的日文能力來應付工作時,仍覺得頗有不足之處的情況下,可想而知他可能會有更大的不適感了。
只是有趣的是,在和其他日本朋友們一起喝酒吃飯的場合裡,當我聽到他得意地宣稱「私は京都人です」(我是京都人)之時,我知道我必須按捺自己心中忍不住想狂喊「じゃ京都弁ぐらい言えよ!」的慾望。
終於在進入7月不久,他突然告訴我已經向店主任提出辭呈,只做到8月1日。老實說,我的驚訝只有半分,另外半分是「果然如此」的料中感。料中的是,對他來說這份特別需要日語能力的工作,終究還是沈重的負荷;驚訝的是,在4月時他對我說的「我不想回台灣工作」「我想要在日本鍛鍊自己,累積經驗」這些話猶在耳邊,沒想到過了三個月可以有這麼大的轉變。我在腦海裡反芻著到目前為止所得知關於他的情報ーー他的父親是事業有成的台商老闆,目前幾乎大半時間待在深圳;他有兩個弟弟,一個在加拿大留學,一個在中國協助父親的事業;目前只有母親一人留在台北,不過不久的將來會移住加拿大;他在台灣時因為隱疾而得以免除兵役;他雖然也能說英語卻不留學英語系國家的理由是他討厭英語系國家,想要留在亞洲社會;這是他成為社會人的第一份工作...不過,我仍然無法歸結出對辭職合理的解釋。於是我選擇了直接問他:為什麼辭職。
「我覺得我不適合日本。」我有些無法置信,這是在日本留學了三年之後可以如此自然脫口而出的話。接著他緩緩告訴我,其實這三年雖然生活在日本,他卻幾乎沒有積極試圖接觸日本事物。他不看日本電視,不讀日本新聞,連平常看的讀物都是每次回台灣時大批採購的中文書籍(相較之下我已經快三年沒念過任何中文書)。對於日本人重視細節及流程順序的工作態度,他覺得「我可以做,但是不想做到這樣的地步」。我靜靜聽著,一邊終於明白:同樣是留學,不同的人所採取的態度可以如此天差地遠。
那麼接下來呢?要回台灣發展嗎?「我要去加拿大。」這又是一個和他之前所說相互矛盾的抉擇。因為在加拿大有家族在,會比在日本單獨一人來得有照料。另外還是得趁能簡單換跑道的時候,多去外面見識一下。不過以現在的英語能力還是無法立即就職,所以應該會在加拿大先進一年語言學校...
我其實很想告訴他:換環境的確可能會比現在更好,也有可能比現在更差;不過如果個人的態度和想法無法改變的話,恐怕不論到哪一個環境,結果都會一樣。但我終究沒有說破。畢竟當他有資源可以運用時,他的確應該享有充分運用的權利。我也單純地願意相信:當一個人越是見識到更多與自己不竟相同的事物時,他越能體會到開敞心胸接納多樣思考的重要性。我更希望對他未來的生涯來說,在日本4個月的短暫工作經驗能成為他開啟世界的一個重要起點。
至於我,恐怕還是貪心地想在日本多混一段時間。
20060412
大阪
我回來了。網路總算重新裝起,我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上網。
這陣子我先是忙著整理搬到大阪新家時成堆的行李,四月後則是忙著融入新公司的人際關係與工作步調。因為舊家是和式榻榻米,新家則是木質地板的洋式房間,在傢俱的布置上又得花一筆錢。幸好房租相較起來和舊家差不了多少,省下的搬家錢正好充當傢俱預算。新家的優點是挑高比舊家高,擁有將傢俬向上堆高的餘地;即使房間的大小和舊家不相上下,整體看起來的感覺卻寬敞許多。缺點是廚房裡不是瓦斯爐而是電熱爐,火力不足的緣故使我的廚藝毫無用武之地。
大阪的人口密度之高,一時之間讓我有回到台北的錯覺。不過偶然在電車窗外刹那劃過的櫻樹身影,又會提醒我置身日本的事實。老實說我不知道我該對大阪抱持著什麼樣的感情:大阪比名古屋繁華熱鬧,各式各樣的新鮮事物也夠讓人眼花撩亂,我卻還提不起勁去認識。或許是因為早早開始的上下班日子已經讓我的生活胃口半減。當然這也是我當初多少預想到的狀況。不僅生活是如此,我的第二度職場生涯恐怕會比記者時光更為市儈,更為被所謂的營業業績而左右。當然這也是我當初多少預想到的狀況。即便如此,我卻感受不到自己憤世忌俗的怨懟或者忐忑不安的焦躁。也許是我老了,也許是我心死了,當然也許是我更世俗了。這卻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也許更想知道:當我把自己扔擲進這鍋浮世的染缸裡載浮載沈後,究竟留下來的自己,會是什麼樣的顏色。
這陣子我先是忙著整理搬到大阪新家時成堆的行李,四月後則是忙著融入新公司的人際關係與工作步調。因為舊家是和式榻榻米,新家則是木質地板的洋式房間,在傢俱的布置上又得花一筆錢。幸好房租相較起來和舊家差不了多少,省下的搬家錢正好充當傢俱預算。新家的優點是挑高比舊家高,擁有將傢俬向上堆高的餘地;即使房間的大小和舊家不相上下,整體看起來的感覺卻寬敞許多。缺點是廚房裡不是瓦斯爐而是電熱爐,火力不足的緣故使我的廚藝毫無用武之地。
大阪的人口密度之高,一時之間讓我有回到台北的錯覺。不過偶然在電車窗外刹那劃過的櫻樹身影,又會提醒我置身日本的事實。老實說我不知道我該對大阪抱持著什麼樣的感情:大阪比名古屋繁華熱鬧,各式各樣的新鮮事物也夠讓人眼花撩亂,我卻還提不起勁去認識。或許是因為早早開始的上下班日子已經讓我的生活胃口半減。當然這也是我當初多少預想到的狀況。不僅生活是如此,我的第二度職場生涯恐怕會比記者時光更為市儈,更為被所謂的營業業績而左右。當然這也是我當初多少預想到的狀況。即便如此,我卻感受不到自己憤世忌俗的怨懟或者忐忑不安的焦躁。也許是我老了,也許是我心死了,當然也許是我更世俗了。這卻也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也許更想知道:當我把自己扔擲進這鍋浮世的染缸裡載浮載沈後,究竟留下來的自己,會是什麼樣的顏色。
20060321
移動日記・三 | 再見,名古屋
終於這一天即將到來。明天我要搬離住了將近三年的名古屋,前往大阪。
這幾天忙著和朋友與打工的同事們道別,離別的情緒漸漸變得清晰。即使現在網際網路的無遠弗屆讓地理的距離變得毫不起眼,我還是不免感傷。不只是離開熟悉的人,更是因為離開熟悉的環境。對我而言,名古屋已經是我在日本的家鄉。
然而時間並不允許我沈浸在感傷之中。我得繼續打包未完成的行李,準備明天的移動。
P.S. 搬到大阪以後,我會有一段時間無法使用網路。請容許我從網路上消失一陣子。
這幾天忙著和朋友與打工的同事們道別,離別的情緒漸漸變得清晰。即使現在網際網路的無遠弗屆讓地理的距離變得毫不起眼,我還是不免感傷。不只是離開熟悉的人,更是因為離開熟悉的環境。對我而言,名古屋已經是我在日本的家鄉。
然而時間並不允許我沈浸在感傷之中。我得繼續打包未完成的行李,準備明天的移動。
P.S. 搬到大阪以後,我會有一段時間無法使用網路。請容許我從網路上消失一陣子。
20060316
滑雪
上個週日,我嘗試了生平第一次的滑雪。其實滑雪一直是我當初設想來日本之後一定要嘗試的活動之一;只可惜天時地利一直無法配合,白白錯過了兩個冬季。今年正逢論文告一段落,便硬是擠在搬家之前央求朋友帶我一趟。
老實說,自從在幼稚園首度穿上滑輪鞋便摔倒的事件以來,我一直刻意迴避「滑」這個動作;總覺得穿上了滑輪的兩隻腳硬是不聽我的使喚,像是脫韁野馬般地往不知名的方向加速奔跑。只是人生好歹也過了三分之一,這種莫名的恐懼感理所當然早該畢業才是。
然而當我兩腳踏上滑雪板之後,我才發現自己想得太過天真:我果然還在害怕。加上滑雪板的長度及重量遠超過滑輪鞋的尺度,我的兩腳頓時之間變得笨拙無比,彷彿不是自己的雙腿。我必須從如何走路開始學起,有如退回呱呱落地的嬰兒時期。
我的朋友ジュン君則是自幼稚園起便開始滑雪的老鳥,細心地指導我從踏出第一步開始,到如何利用外八字來踩煞車、如何保持身體的重心等基本動作。剛開始我們在坡度平緩的地方練習,即使我的動作笨拙,都還不至於脫離我能控制的範圍。
不過換到斜坡上時,我的恐懼症狀開始出現。因為害怕雙腳不由自主地溜出去,我不自覺地將身體重心往後移;然而因為人站在斜坡上,重心往後移的結果就是越容易往下滑,最後就只能用摔倒來停住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但更糟糕的是摔跤造成了一種惡性循環:摔跤之後我的步伐變得畏縮,而步伐畏縮的後果就是越容易摔跤。到後來我簡直就是滑一步就摔一跤,像是一瞬之間被剝奪了基本行動能力的人。
我開始生氣。其實在我內心中的某個角落,座落著某種「仗著小聰明可以學得比別人快」的莫名其妙的自尊心;然而這個局面正好為我的自尊心賞了響亮的巴掌。隨著摔跤的次數及停滯在原地不動的時間逐漸增長,雙腿與腰部也開始以酸痛抗議,我終於賭氣賴在雪地上不想再前進。可憐的ジュン君成為我的出氣筒,卻還是耐心地陪伴著我。現在想起來真是對他萬分歉意。
從山上下來之後,打開電視,正好看到NHK在轉播冬季殘障奧運的特集。這屆的日本選手團中最年輕的是一位17歲失去雙腿的高中生,他參加的項目則是單腳義肢的滑雪。看著他坐在義肢上巧妙控制地身體的傾斜,敏捷地滑過雪面時,我忽然覺得眼眶溼潤,心中充滿著羞愧與感動的複雜情緒。正因為我剛體驗了人生第一次的滑雪,十分明白要在雪地上行動自如的個中酸楚:而他,甚至連雙腿都沒有。記者訪問他的居家生活,看到他在觀摩一般滑雪選手的錄影帶時,問他為什麼不看殘障選手的帶子時,他理所當然地回答:「我的目標是滑得和一般選手一樣。」頓時之間,我想到自己擁有健全的雙腿,卻不過因為一點點雪地上的行動不便就動肝火的無理取鬧,感到無比的羞恥;同時也對他的挑戰精神感到無比的敬佩。
人的幸與不幸,其實是比較級。當你以為自己遭遇不公平的對待或著遭受乖離的命運捉弄時,不要忘記將眼光往外望去,不要忘記發覺自己不過是六十億人口之一的渺小份子而已。你沒有多偉大;但是只要你能盡其所為,每一個你都會是無與倫比。
所以我決定,來年的冬季,一定還要勇敢向雪山前進,不管要摔多少次跤,不管要吞下多少挫折。
20060224
移動日記・二 | 更新護照
說巧不巧,我的護照也在今年4月到期。於是除了簽證以外,我還得趕辦護照的更新。說巧不巧,台灣駐日本辦事處在東京有,在大阪有,連在福岡都有,就是在名古屋沒有。所以我只好親自跑一趟大阪。
照外交部網站上的地圖抵達駐大阪辦事處所在的大樓後,自電梯裡走出來時,我被周遭的一片寂靜嚇了一跳,以為自己走錯樓。回神一看,眼前確實掛著駐大阪辦事處的牌子,只是櫃台前完全沒有人在排隊,櫃台後的事務員也都安靜地不知道在做些什麼事,空間裡漂蕩著午後辦公室的閒散氣息。
我閱讀窗口前的牌子,找到了承辦護照的窗口,卻沒有任何人坐在窗口後面。我遲疑了一下,只好走到其他窗口前想張口詢問,卻發現自己突然面臨一個奇妙的困境:我該用中文發聲?還是應該用日文發問?以我現在的狀態,不論日文或中文理當都能流暢地張口說我話才是;然而當對方也是雙聲帶時,我卻一時不知道該選擇哪一種語言。
當我還在窗口前徘徊時,窗口後的承辦女士主動對我開口:「你有什麼事嗎?」
啊,是中文。我如釋心中重負,彷彿水龍頭突然被打開一般,我的中文便滾滾而出。並且在那一瞬間,我忽然想到以前念國文時經常會讀到的那種異國遇鄉音的情境,簡直就是我眼前的場景。我總算能體會到那種無法言喻的感動。
照外交部網站上的地圖抵達駐大阪辦事處所在的大樓後,自電梯裡走出來時,我被周遭的一片寂靜嚇了一跳,以為自己走錯樓。回神一看,眼前確實掛著駐大阪辦事處的牌子,只是櫃台前完全沒有人在排隊,櫃台後的事務員也都安靜地不知道在做些什麼事,空間裡漂蕩著午後辦公室的閒散氣息。
我閱讀窗口前的牌子,找到了承辦護照的窗口,卻沒有任何人坐在窗口後面。我遲疑了一下,只好走到其他窗口前想張口詢問,卻發現自己突然面臨一個奇妙的困境:我該用中文發聲?還是應該用日文發問?以我現在的狀態,不論日文或中文理當都能流暢地張口說我話才是;然而當對方也是雙聲帶時,我卻一時不知道該選擇哪一種語言。
當我還在窗口前徘徊時,窗口後的承辦女士主動對我開口:「你有什麼事嗎?」
啊,是中文。我如釋心中重負,彷彿水龍頭突然被打開一般,我的中文便滾滾而出。並且在那一瞬間,我忽然想到以前念國文時經常會讀到的那種異國遇鄉音的情境,簡直就是我眼前的場景。我總算能體會到那種無法言喻的感動。
20060222
移動日記・一 | 名古屋入国管理局
為了四月起在大阪的新工作,我必須將現在的留學簽證變更為工作簽證。這一天,我前往名古屋入国管理局辦理相關的手續。
距離上一次的拜訪將近有兩年之久。名古屋入国管理局也換到新的辦公大樓裡,我差點認不得路。以前的辦公室小又窄,所有外國人相關的入出境及身分手續又全部集中在一個地方,導致櫃台前人滿為患。每次辦手續就像進到聯合國的菜市場裡,空氣中各國語言你來我往地在人潮裡橫衝直撞。新的辦公室比以前寬敞許多,雖然拜手續的外國人數並沒有明顯地減少。
我抽取了順序號碼,在我前面還有30個人。我找到了一個空位坐下來(在以前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戴上iPod耳機,一邊聽音樂一邊等待。雖然眼前有顯示燈標示著現在的號碼,我並沒有把音量調得太大,以免聽不見隨著顯示燈傳出的呼喚音。
過了一段時間,一對男女在我旁邊的位置坐下。男的外觀顯然是西洋血統,女方則是東方面孔,我猜是日本人。女的手中握著一疊文件,讓我猜想她是來幫這位男性辦理相關的手續。然而引起我注意的是男方的表情,很明顯地帶著怒氣。在他們坐下來之前,我就已經看到他似乎和女方在爭論的樣子。坐下來之後,他仍然向女方不停地抱怨,聲音大得可以穿過我耳機裡的音樂,讓隻字片語傳進我的耳中,聽得出來不是特別流暢的英文。女方看來似乎有試圖答覆他的樣子,不過聲音太小,我無法聽清楚。我雖然對他們的對話內容極有興趣,卻又不好意思明目張膽地把耳朵湊過去;只好一邊裝作視若無睹,一邊把耳朵死命地撐大。
男方一邊爭論,一邊用各式手勢強調他的憤慨,一副西洋男性典型的姿態。女方則仍是平靜地回答他,並沒有隨著他的口調起舞。雖然我還是沒辦法聽清楚他們的對話內容,卻完整地接收到男方在最後丟出來的一句話:
「If I knew this, I won't come to Japan.」
說完這句話後,男方將臉深深埋進他的雙手裡,感覺上像是載滿了懊惱和後悔。之後兩人陷入了沈默,男方不再面向女方,轉而將頭朝往他處。
「じゃ帰ればいいじゃん」我心中情不自禁跳出這句話。雖然無法掌握出他怒氣的脈絡,我卻對他的態度不以為然。只是我很奇妙地在心裡浮出這樣的問題:「じゃ俺は? Why do I come to Japan?」
我的腦中一時空白,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一陣之後我回復到現實,注意到顯示燈已經快要輪到我的號碼。我準備將文件交出去,期盼能在搬到大阪前拿到簽證。
距離上一次的拜訪將近有兩年之久。名古屋入国管理局也換到新的辦公大樓裡,我差點認不得路。以前的辦公室小又窄,所有外國人相關的入出境及身分手續又全部集中在一個地方,導致櫃台前人滿為患。每次辦手續就像進到聯合國的菜市場裡,空氣中各國語言你來我往地在人潮裡橫衝直撞。新的辦公室比以前寬敞許多,雖然拜手續的外國人數並沒有明顯地減少。
我抽取了順序號碼,在我前面還有30個人。我找到了一個空位坐下來(在以前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戴上iPod耳機,一邊聽音樂一邊等待。雖然眼前有顯示燈標示著現在的號碼,我並沒有把音量調得太大,以免聽不見隨著顯示燈傳出的呼喚音。
過了一段時間,一對男女在我旁邊的位置坐下。男的外觀顯然是西洋血統,女方則是東方面孔,我猜是日本人。女的手中握著一疊文件,讓我猜想她是來幫這位男性辦理相關的手續。然而引起我注意的是男方的表情,很明顯地帶著怒氣。在他們坐下來之前,我就已經看到他似乎和女方在爭論的樣子。坐下來之後,他仍然向女方不停地抱怨,聲音大得可以穿過我耳機裡的音樂,讓隻字片語傳進我的耳中,聽得出來不是特別流暢的英文。女方看來似乎有試圖答覆他的樣子,不過聲音太小,我無法聽清楚。我雖然對他們的對話內容極有興趣,卻又不好意思明目張膽地把耳朵湊過去;只好一邊裝作視若無睹,一邊把耳朵死命地撐大。
男方一邊爭論,一邊用各式手勢強調他的憤慨,一副西洋男性典型的姿態。女方則仍是平靜地回答他,並沒有隨著他的口調起舞。雖然我還是沒辦法聽清楚他們的對話內容,卻完整地接收到男方在最後丟出來的一句話:
「If I knew this, I won't come to Japan.」
說完這句話後,男方將臉深深埋進他的雙手裡,感覺上像是載滿了懊惱和後悔。之後兩人陷入了沈默,男方不再面向女方,轉而將頭朝往他處。
「じゃ帰ればいいじゃん」我心中情不自禁跳出這句話。雖然無法掌握出他怒氣的脈絡,我卻對他的態度不以為然。只是我很奇妙地在心裡浮出這樣的問題:「じゃ俺は? Why do I come to Japan?」
我的腦中一時空白,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一陣之後我回復到現實,注意到顯示燈已經快要輪到我的號碼。我準備將文件交出去,期盼能在搬到大阪前拿到簽證。
20060208
発表
昨天做完了論文發表會。雖然還要再對論文進行修改,不過這陣子的兵荒馬亂,總算可以告一個段落了。
照理來說應該有如釋重負的快感;我卻反而有一抹後悔的懊惱。因為我對自己的表現並不滿意。當然就一個外國人來說,日文的表達能力怎麼樣都不可能贏過日本人;只是我覺得自己的時間控制非常糟糕。在15分鐘的時間限制裡,我還是花了太多時間在背景和相關研究上,結果要切到研究內容時已經剩不到4分鐘。這實在太離譜了。
另外,我的研究題目似乎無法得到台下的共鳴,也讓我有些失望。的確我的研究內容不太像本科系應該具有的資訊科學專門色彩;只是我沒想到進到質詢時間時,竟然得不到像樣的提問。這種被冷落的感覺,比起被人釘得滿頭包更不好受。
不過仔細想想,這一切都有因可循。我深深體會到急就章做不出好文章的教訓。真正好的研究都是要花時間仔細造就的。看過其他人的發表,我必須承認自己的挫敗。如果我能更早一點起跑,如果我能更多花點時間和老師討論...只是這些事後話都無濟於事。畢竟這都是自己當時做的選擇,我當然就要承受這些後果。
對我來說,這是一堂無比重要的經驗。我要學會認清:任何成就,都是從些微努力所日積月累得來的結果。這並不是意味著我應該每天都要埋頭苦幹,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認清目標之後,以細水長流的意志力向目標一點一滴移動的精神。我覺得我一直缺乏這樣的意志力。但願透過這次經驗,在未來的人生裡,我能永遠記得現在的感受。
少しずつ、頑張ろう。
照理來說應該有如釋重負的快感;我卻反而有一抹後悔的懊惱。因為我對自己的表現並不滿意。當然就一個外國人來說,日文的表達能力怎麼樣都不可能贏過日本人;只是我覺得自己的時間控制非常糟糕。在15分鐘的時間限制裡,我還是花了太多時間在背景和相關研究上,結果要切到研究內容時已經剩不到4分鐘。這實在太離譜了。
另外,我的研究題目似乎無法得到台下的共鳴,也讓我有些失望。的確我的研究內容不太像本科系應該具有的資訊科學專門色彩;只是我沒想到進到質詢時間時,竟然得不到像樣的提問。這種被冷落的感覺,比起被人釘得滿頭包更不好受。
不過仔細想想,這一切都有因可循。我深深體會到急就章做不出好文章的教訓。真正好的研究都是要花時間仔細造就的。看過其他人的發表,我必須承認自己的挫敗。如果我能更早一點起跑,如果我能更多花點時間和老師討論...只是這些事後話都無濟於事。畢竟這都是自己當時做的選擇,我當然就要承受這些後果。
對我來說,這是一堂無比重要的經驗。我要學會認清:任何成就,都是從些微努力所日積月累得來的結果。這並不是意味著我應該每天都要埋頭苦幹,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認清目標之後,以細水長流的意志力向目標一點一滴移動的精神。我覺得我一直缺乏這樣的意志力。但願透過這次經驗,在未來的人生裡,我能永遠記得現在的感受。
少しずつ、頑張ろう。
20060201
論文完成
總算總算我把我的論文完成。這幾天我幾乎過著史上最不健康的生活:每天連續熬夜到早上六七點,最後關頭則是連續硬撐了28個小時。現在生理時鐘已經完全混亂,大概需要一陣子才能恢復正常。呼呼。
有的時候真得很想唾棄自己,為什麼每次一定要逼到最後一刻才肯馬力全開。我跟我的朋友每次都用這是我們在記者時期鍊就出來的獨門絕技當作藉口,真不知道要是沒了這個職歷的話,像我們這種愛耍賴的懶人還能找到什麼更理直氣壯的口實。
這樣沒天沒地的寫下來之後,覺得自己真不是寫論文的料。我必須承認:我對於處理文字的確有我自己的一套,只是這大概是因為除卻文字以外,內容是貧乏到不堪入目的程度的緣故。看到別人四平八穩說論文就是論文的文章時,我總會有忍不住想打呵欠的慾望;也許這是為什麼我每次都愛在文字上搞花招的原動力。是的,當記者就是要語不驚人死不休。沒想到就算內容換成日文,與生俱來的老毛病果然還是改不掉。我想我這輩子大概都會在這種文字遊戲上翻來覆去,終究是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吧。
有的時候真得很想唾棄自己,為什麼每次一定要逼到最後一刻才肯馬力全開。我跟我的朋友每次都用這是我們在記者時期鍊就出來的獨門絕技當作藉口,真不知道要是沒了這個職歷的話,像我們這種愛耍賴的懶人還能找到什麼更理直氣壯的口實。
這樣沒天沒地的寫下來之後,覺得自己真不是寫論文的料。我必須承認:我對於處理文字的確有我自己的一套,只是這大概是因為除卻文字以外,內容是貧乏到不堪入目的程度的緣故。看到別人四平八穩說論文就是論文的文章時,我總會有忍不住想打呵欠的慾望;也許這是為什麼我每次都愛在文字上搞花招的原動力。是的,當記者就是要語不驚人死不休。沒想到就算內容換成日文,與生俱來的老毛病果然還是改不掉。我想我這輩子大概都會在這種文字遊戲上翻來覆去,終究是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吧。
20060122
若即若離
你們知道,我真不應該在這個論文即將截稿的水深火熱關頭,還在這邊好整以暇地寫作;只是你們的文章不約而同地點出一個有趣的主題,使我忍不住動手,來搞個隔海呼應的效果。
這是我對於部落格的精神想下的個人註解:「若即若離」。正如你所說的,部落格作為一種溝通工具的話,其實並不比BBS或者mailing list來得優秀或者特別。原本部落格的定義,不過是指按照時間新舊的序列,追溯排列文章的方式。另一個中文譯名「網誌」,或許更能彰顯blog原來的意涵。
讓部落格開始變得跟其他網路服務不一樣的分歧點,我覺得應該是在眾多部落格出版系統陸續登場的時候。包括現在你們看到的blogger, movable type, word press等出版系統,他們共同揭櫫的概念是:讓使用者專注於寫作的內容,而不是如何編排HTML網頁。當時個人網站雖然已如雨後春筍般輩出,但是如果不具備一定程度的HTML知識的話,其實是很難輕鬆架站的(即使是有很多html編排軟體可供使用)。部落格出版系統的特徵是,他們大部分都運用CSS和XHTML的規格,將文章內容與文章版面乾淨地分割,讓使用者可以不必管頁面的外觀,只專心寫作;外觀就交給專家去設計,使用者只需要一個按鈕套用即可。
然而真正讓部落格具備無遠弗屆溝通能力的技術,應該是RSS的導入。有了RSS,當使用者貼出最新的文章時,其他使用者便能透過RSS收到更新的通知,高興地話可以馬上連過去查閱,造就一種幾近零時差的溝通。你們也許馬上會有這樣的聯想:這其實就像是某些中文網站推出的email電子報,只是這一切也都交給出版系統去負責,使用者不必傷腦筋。
結合了RSS之後,部落格和其他網路服務比起來,開始有不同的使用感:在社群BBS上,必須針對一個主題去貼文章,同時使用者都會相當意識到自己是針對著一群可能完全不認識的人而寫作。也因此BBS的對話攻防可以變得異常激烈。在mailing list,我們通常也會意識到自己是對著一群人寫作,不過是一群在可以控制範圍的人,寫作的態度因此感覺會比較親近。
部落格則把寫作的讀者對象變得模糊:他們可能是知道你的朋友,也可能是不曉得怎樣逛到你的部落格上來的陌生人,更當然是你自己。所以部落格的內容可以是喃喃私語,也可以是樣板新聞稿;不論如何,透過RSS一瞬之間便彈指千里。讀者可以對文章貼上回應,不過部落格的出版系統通常都讓使用者擁有刪除回應的充分控制權,使用者也可以有權保持緘默;讓這些回應不像是BBS上拳打腳踢的你來我往,而比較像是貼在文章旁邊一朵兩朵可愛的小花。
於是透過部落格,我們享受一種若即若離的人際關係:即使我們之間有著千山萬水白晝黑夜,我們卻能近到幾乎聽見彼此心底的呢喃;而現在就在你隔壁房間的那個傢伙,你可能會花一輩子都摸不透他的心。
20060117
李安
皆さんはこの名前を見ると、誰かとご存じでしょうか。
あるいは「アン・リー」という名前を出すと、ピンと来る方はいらっしゃるかもしれません。「グリーン・ディスティニー」(本来は「臥虎藏龍」という漢語のタイトルですが)という映画は多分彼の作品の中に、一番日本でよく知られるタイトルです。チャン・ツィイー(章子怡)はこの映画の出演で一気に人気を得たのも、李安監督のおかげだと言っても過言ではないでしょうか。
もう一つよく知られないかもしれないことですが、彼は実に台湾出身なんです。1954年に台湾の「台南」という町に生まれて、1978年にアメリカに移民し、それから台湾・中国、アメリカの拠点に映画を撮り続けてきました。そんな李安監督ですが、今日のニュースによりますと、彼の最新作「ブロークバック・マウンテン」が、ゴールデングローブ賞で4つの賞を取り、彼自身も監督賞を取ったそうです。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
彼が一番優れるところは、中国とアメリカという二つ違う文化の中に自由に往来し、繊細なタッチでそれぞれの文化の奥深い所まで物語を描くという点だと思います。「グリーン・ディスティニー」物語の背景に隠された「武俠」という中国のサブカルチャーは、日本の「忍者」のように中国人なら誰でも知ってることですが、それを現代風でアレンジし、しかもアメリカ人にも理解し感動できる映画の作りは、さすがだなぁと言えます。彼の作品リストから見ると、ジェーン・オースティンの原作「いつか晴れた日に」の映画だったり、アメコミをベースにした「ハルク」といい、まさに「東西横断、自在如来」(?!)と言っても良いでしょうかね。
で、今度受賞した作品「ブロークバック・マウンテン」ですが、これもまた面白い作品だそうです。1960年代のアメリカ西部に二人のカウボーイ同士の禁断の愛...実は同性愛をテーマにした映画は李安監督にとって初めてではないです。彼が初めて映画祭の大賞を取った作品「ウェディング・バンケット」は、アメリカ人と台北人のゲイカップルが結婚に迫られる笑いあり涙あり人間ドラマです。12年ぶりの同性愛テーマで、李安監督はどういう風に調理するのかは楽しみです。しばらく日本には上演しそうもないですが、いくつの日本語の感想ブログが書かれたので、ここに貼ら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まぁ、このポストの目的は、単に「李安」と言う名前を日本人の方々に知らせたかったです。せめて分かり易い漢字の名前がありますので、今度「アン・リー」と言う名前が出ると、「李安」を頭の中に変換していただければ幸いです。
あるいは「アン・リー」という名前を出すと、ピンと来る方はいらっしゃるかもしれません。「グリーン・ディスティニー」(本来は「臥虎藏龍」という漢語のタイトルですが)という映画は多分彼の作品の中に、一番日本でよく知られるタイトルです。チャン・ツィイー(章子怡)はこの映画の出演で一気に人気を得たのも、李安監督のおかげだと言っても過言ではないでしょうか。
もう一つよく知られないかもしれないことですが、彼は実に台湾出身なんです。1954年に台湾の「台南」という町に生まれて、1978年にアメリカに移民し、それから台湾・中国、アメリカの拠点に映画を撮り続けてきました。そんな李安監督ですが、今日のニュースによりますと、彼の最新作「ブロークバック・マウンテン」が、ゴールデングローブ賞で4つの賞を取り、彼自身も監督賞を取ったそうです。おめでとうございます。
彼が一番優れるところは、中国とアメリカという二つ違う文化の中に自由に往来し、繊細なタッチでそれぞれの文化の奥深い所まで物語を描くという点だと思います。「グリーン・ディスティニー」物語の背景に隠された「武俠」という中国のサブカルチャーは、日本の「忍者」のように中国人なら誰でも知ってることですが、それを現代風でアレンジし、しかもアメリカ人にも理解し感動できる映画の作りは、さすがだなぁと言えます。彼の作品リストから見ると、ジェーン・オースティンの原作「いつか晴れた日に」の映画だったり、アメコミをベースにした「ハルク」といい、まさに「東西横断、自在如来」(?!)と言っても良いでしょうかね。
で、今度受賞した作品「ブロークバック・マウンテン」ですが、これもまた面白い作品だそうです。1960年代のアメリカ西部に二人のカウボーイ同士の禁断の愛...実は同性愛をテーマにした映画は李安監督にとって初めてではないです。彼が初めて映画祭の大賞を取った作品「ウェディング・バンケット」は、アメリカ人と台北人のゲイカップルが結婚に迫られる笑いあり涙あり人間ドラマです。12年ぶりの同性愛テーマで、李安監督はどういう風に調理するのかは楽しみです。しばらく日本には上演しそうもないですが、いくつの日本語の感想ブログが書かれたので、ここに貼らせていただきます:
まぁ、このポストの目的は、単に「李安」と言う名前を日本人の方々に知らせたかったです。せめて分かり易い漢字の名前がありますので、今度「アン・リー」と言う名前が出ると、「李安」を頭の中に変換していただければ幸いです。
20060116
Saṃsāra of photos
I must confess that i am kind of late to catch up the buzz of Flickr. However, i'm getting addicted to it day by day. It's not only because i can upload my photos in a clean way, but because it mixs the photos in a simple but beautiful method to show us the world.
And recently, i even found out a slick beautiful software to leverage the potential of Flickr. it calls "stickr", works only on Mac OS X right now. After you install it, you can type in some keywords which can be a tag or a Flickr user's name, and it automatically downloads the photo stream of that word. Afterward, it shows the photos like a steady flow of river, which makes an astonishing viewing experience. I can't help but stop my typing work, just glance at it, and realize that it reminds me a simple but ususally omitted fact: the world is continually flowing just like it shows.
I want to figure out a suitable word to describe the feeling, and this is my personal metaphor: it is the saṃsāra of photos.
註:Saṃsāra在中文多被譯為「輪迴」,不過我在這裡想借用另一個譯詞:「流轉」。
注:Saṃsāraは日本語ではよく「輪廻」と訳されますが、ここでもう一つの言葉の意味として解釈してほしい:「流転」。
And recently, i even found out a slick beautiful software to leverage the potential of Flickr. it calls "stickr", works only on Mac OS X right now. After you install it, you can type in some keywords which can be a tag or a Flickr user's name, and it automatically downloads the photo stream of that word. Afterward, it shows the photos like a steady flow of river, which makes an astonishing viewing experience. I can't help but stop my typing work, just glance at it, and realize that it reminds me a simple but ususally omitted fact: the world is continually flowing just like it shows.
I want to figure out a suitable word to describe the feeling, and this is my personal metaphor: it is the saṃsāra of photos.
註:Saṃsāra在中文多被譯為「輪迴」,不過我在這裡想借用另一個譯詞:「流轉」。
注:Saṃsāraは日本語ではよく「輪廻」と訳されますが、ここでもう一つの言葉の意味として解釈してほしい:「流転」。
20060115
程式完成
總算總算我把我的程式完成了。離截稿日還有十六天,我還得完成程式的實驗評價加上五十頁的論文。呼呼。
有時候還真得想誇獎自己,為什麼可以做到這種地步。又不是寫程式的科班出身,老師也不是非要我交程式的作品,寫一般的調查研究一樣可以交差...只是自己當初跟老師說了要試試看之後,按照自己的個性,就不好意思扯下臉半途落跑。
這樣沒天沒地的寫下來之後,覺得自己真不是寫程式的料。記得在一個部落格出版系統軟體WordPress的網站上,看過這樣一句動人心弦的標語:「code is poetry」。我五官六腑同意這句話;只是當你要在隨隨便便就幾百行的程式裡,抓一隻可能只是少了某個字的臭蟲時,再美的詩句頓時都變成唐三藏的緊箍咒。
儘管如此,程式順利動作之時的快感,還是頗令人難以抗拒。只要以後不拿這當飯碗吃,就當是偶爾偷腥的娛樂也不錯...不過IT技術日新月異,一下不碰的話就跟被別人捧紅的大牌一樣頓時和你翻臉不認人。中間的拿捏還真是難搞呀。
有時候還真得想誇獎自己,為什麼可以做到這種地步。又不是寫程式的科班出身,老師也不是非要我交程式的作品,寫一般的調查研究一樣可以交差...只是自己當初跟老師說了要試試看之後,按照自己的個性,就不好意思扯下臉半途落跑。
這樣沒天沒地的寫下來之後,覺得自己真不是寫程式的料。記得在一個部落格出版系統軟體WordPress的網站上,看過這樣一句動人心弦的標語:「code is poetry」。我五官六腑同意這句話;只是當你要在隨隨便便就幾百行的程式裡,抓一隻可能只是少了某個字的臭蟲時,再美的詩句頓時都變成唐三藏的緊箍咒。
儘管如此,程式順利動作之時的快感,還是頗令人難以抗拒。只要以後不拿這當飯碗吃,就當是偶爾偷腥的娛樂也不錯...不過IT技術日新月異,一下不碰的話就跟被別人捧紅的大牌一樣頓時和你翻臉不認人。中間的拿捏還真是難搞呀。
20060101
伊右衛門的四季
いつも贔屓ばかりして申し訳ないが、やはり「伊右衛門」のCMを紹介したいと思う。
在過去的部落格裡介紹過サントリー的綠茶飲料「伊右衛門」一炮而紅的故事。今年他們的廣告形象並沒有太大的更動;不過サントリー搞了一個特別的企劃,將過去一年裡春夏秋三擋的廣告全部剪在一起,再接上新拍的冬季廣告,成為一支90秒的短片,然後安排在除夕夜的熱門時段裡限定上映。久石譲的音樂、宮沢りえ與本木雅弘飾演的茶匠夫妻、加上四季流轉的日本風景,叫我不贔屓也難。雖然已經不會在電視上播出(黃金時段90秒的廣告費用,不是大企業還真是負擔不起),到1月15日為止則可以在他們的網站上欣賞。お早めにどうぞ。
為了我不懂日文的朋友,我將台詞翻譯如下:
【春】
宮沢「伊右衛門先生」(本木所飾演茶匠的名字)
本木「喔,是櫻花麻薯嗎」
宮沢「因為您忙得無法去賞櫻...」
【夏】
宮沢「您看,挺不錯的吧?」
本木「啊,真是不錯」
宮沢「有時候像這樣把工作的事情全部放在一邊…伊右衛門先生?」
本木「真是不錯的水啊」
宮沢「您真是的…」
【秋】
本木「已經全部都染紅了啊」
宮沢「伊右衛門先生,因為您都無法出門呀」
本木「真是個好秋」
宮沢「請慢用」
本木「這…也是個好秋」
【冬】
本木「在幹嗎呀?」
本木「趕快進來吧」
宮沢「再一會兒就好」
宮沢「啊,好暖和」
旁白「寛永2年創業。京都 福寿園のお茶 伊右衛門」
宮沢「感情真好」
在過去的部落格裡介紹過サントリー的綠茶飲料「伊右衛門」一炮而紅的故事。今年他們的廣告形象並沒有太大的更動;不過サントリー搞了一個特別的企劃,將過去一年裡春夏秋三擋的廣告全部剪在一起,再接上新拍的冬季廣告,成為一支90秒的短片,然後安排在除夕夜的熱門時段裡限定上映。久石譲的音樂、宮沢りえ與本木雅弘飾演的茶匠夫妻、加上四季流轉的日本風景,叫我不贔屓也難。雖然已經不會在電視上播出(黃金時段90秒的廣告費用,不是大企業還真是負擔不起),到1月15日為止則可以在他們的網站上欣賞。お早めにどうぞ。
為了我不懂日文的朋友,我將台詞翻譯如下:
【春】
宮沢「伊右衛門先生」(本木所飾演茶匠的名字)
本木「喔,是櫻花麻薯嗎」
宮沢「因為您忙得無法去賞櫻...」
【夏】
宮沢「您看,挺不錯的吧?」
本木「啊,真是不錯」
宮沢「有時候像這樣把工作的事情全部放在一邊…伊右衛門先生?」
本木「真是不錯的水啊」
宮沢「您真是的…」
【秋】
本木「已經全部都染紅了啊」
宮沢「伊右衛門先生,因為您都無法出門呀」
本木「真是個好秋」
宮沢「請慢用」
本木「這…也是個好秋」
【冬】
本木「在幹嗎呀?」
本木「趕快進來吧」
宮沢「再一會兒就好」
宮沢「啊,好暖和」
旁白「寛永2年創業。京都 福寿園のお茶 伊右衛門」
宮沢「感情真好」
訂閱:
文章 (Atom)